大闸蟹养殖技术要点(大闸蟹养殖技术要点是什么)

花匠人从多个角度为你分享大闸蟹养殖技术要点(大闸蟹养殖技术要点是什么),让你更加了解大闸蟹养殖技术要点(大闸蟹养殖技术要点是什么),包含农业百科相关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病虫害防治、形状特征、文化等农业百科知识。

  本篇文章为你整理了关于大闸蟹养殖技术要点(大闸蟹养殖技术要点是什么)的详细内容,包含有大闸蟹养殖技术要点 大闸蟹养殖技术要点总结 大闸蟹养殖流程 大闸蟹养殖技术大全,希望能帮助你了解大闸蟹养殖技术要点。

  *** 达到当天最大量:50000,请联系开发者***

   大闸蟹的养殖条件

   1

   池塘选择:40-60亩不等,45亩左右为宜;走向:东西长,南北宽;形状:以长方形居多,也有不规则的形状;深浅:水位抬高后期,沟深0.6-0.8m;田面0.8m左右;进排水:进排水系统齐全,大部份蟹池底部有排水管;防逃设施:精养塘有一层塑料薄膜挡板做成的防盗网;围湖养殖有围网。

   2

   虾苗:正月底放养密度一般为800-1000只/亩,规格为100-120/斤的扣蟹,5月份套养抱卵青虾100-150g/亩,桂花鱼10尾/亩,白鲢10尾/亩。花鲢3-5尾/亩。

   3 增氧设备:增氧机

   4

   饲料:从放养到5月底为养殖前期,一般河蟹需要经4次左右脱壳。这个周期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六月以后,养殖户一般是下午5点左右撑船沿着固定的食路全池泼颗粒饲料(8月中下旬投喂冰鲜鱼),养殖后期,养殖户开始投喂冰鲜鱼增加动物蛋白的投喂。

   5

   渔药:1.脱壳期来临前十天使用纤毛虫药物预防纤毛虫(限第二壳和第三壳),泼洒补钙产品如活力钙,每月两到三次,可以有效防止脱壳不遂,减少软壳现象,注意在脱壳期不要使用对河蟹敏感的药物(硫酸铜、敌百虫、氯制剂、碘制剂等),4.尽量保持水质清爽干净,不要进排水保持水位稳定,及捞草。

   大闸蟹养殖技术**步:创造良好的池塘生态环境

   1.池塘条件

   养殖河蟹池塘面积以5~20亩为宜,水深一般为1~1.5m,土质为粘土或粘壤土,底部淤泥不超过10cm。进排水系统齐全水质良好,符合GB1160T的标准。

   2.消毒、施肥

   每亩池塘用漂白粉13kg进行清塘消毒。待清塘药物性消失后,根据池塘底泥情况适量施入有机肥或无机肥,一般亩施有机肥200kg或无机肥10kg左右。

   3.水域条件

   提供养殖河蟹良好的水域条件,首先创造模拟自然的生态条件,关键是要种植水草及投放一定量的螺蛳。

   3.1种植水草:养殖池中可种植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水草分布要均匀,挺水性、沉水性及漂浮性水草要合理搭配种植,保持相应比例,以适应河蟹生长栖息的需要。既可为幼蟹提供栖息、脱壳隐敝场所,又可为幼蟹提供天然铒料。

   3.2放养螺蛳。螺蛳是水质的“净化剂”,能吸收水体中多余的有机质,也是河蟹的活性蛋白饲料。亩投放螺蛳200kg。

   4.搞好防逃设施

   防逃是成蟹养殖成败的关键。防逃材料选用应本着成本低,便于维修,表面光滑的原则,采用双层塑料薄膜作防逃墙为宜。每1.5~2.0m立一根竹杆或木桩,高出地面60cm,顶部用细杆或铁丝串好,搭上塑料布底边沿蟹池四周埋入土里10~20cm,两块薄膜搭接处不能有缝,搭重合20~30cm,拐弯处呈圆弧状。

   大闸蟹养殖技术第二步:合理选种,精心选种,合理放养

   蟹种选择的好与差,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成败。选择好的蟹种生长速度快,可提早成蟹出池时间。蟹种的放养要控制密度和规格,一般每亩放蟹种1300~1500只,规格在80~120只/kg。

   大闸蟹养殖技术第三步:科学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饲料投喂是生长的关键,饵料投喂要适量、均匀,坚持“四看”、“四定”的投饵原则。注意观察,以当天吃完为准。在整个饲养期中的饲料投喂遵循“两头精,中间粗,荤素搭配”的原则,前期“复膘催蜕壳”,后期“育肥、壮膘、增重”,确保成蟹的上市规格和重量。

   2.水质管理:池塘水要保持清新,透明度高,富溶氧状况。在夏季炎热季节经常添加新水。特别是7~8月份,是河蟹生长的高峰期也是蟹病的多发时段,每周换水2次,每次换水量为整个水体的1/3。

   3.病害防治:河蟹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防治工作必须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

   3.1在养殖期定期用水体消毒剂全池泼洒。

   3.2内服饲料中添加0.2%土霉素。但在河蟹脱壳高峰要慎用药,更不能乱用药。使用药物应执行《无公害食品——水产品药物使用准则》。

   大闸蟹养殖技术第四步:做好四查、四勤、四防

   养好大闸蟹,我们还是要做好四查:查水质情况,查蟹吃食情况,查蟹生长情况,查防逃设施是否完好;

   四勤:勤巡塘,勤除杂草,勤清洁食品,勤做养殖记录;

   春季大闸蟹养殖六要素

   春季水温逐渐回升,此阶段塘蟹养殖管理对于全年生产至关重要,是养殖大规格河蟹,夺取高产高效的重要基础,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管好一池水。春季自然水源中是野杂鱼繁殖盛期,为防止野杂鱼混进河蟹池塘,残食河蟹并造成争饵、争氧,因此,在进水管道上一定要严格安装双层滤网,确保万无一失。养殖过程中,做好池塘水质管理养护,确保养殖池水肥、活、嫩、爽。

   2、放好一塘蟹。要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爬行敏捷,附肢齐全,健康无伤、体表洁净的优质健康蟹种。蟹种规格应在每120只/千克以内,内塘圈养亩放500只~800只。蟹种放养时,**好用高锰酸钾20毫克/升溶液进行消毒3分钟~5分钟,杀灭蟹种体上的有害病菌和寄生虫。

   3、种好一池草。多元化栽种水草,避免品种及分布空间的单一化,早期以种植伊乐藻,清明前后种植轮叶黑藻和水花生等,水草的总覆盖率控制在50%~60%左右为宜。水草种植应按“条式”或“井式”方式,形成几条规则的“水道”,以促进水体的流动。

   4、铺好一塘螺蛳。螺蛳既可作为河蟹优质动物性饵料,又有着净化养殖池塘水质的功能。但一次性投放太多容易造成水质太清瘦,青苔大量繁殖。因此,采取多次投放效果更好,可在清明前,每亩放螺150千克~200千克,然后在7月份~8月份再次投放100千克~150千克,将其均匀撒放在蟹池四周和浅水处,也可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进行多次投放。

   5、早投一把饲。春季气温回升较快,蟹种开食较早,摄食量随水温升高而逐渐增加,应及时投喂精饲料,并辅以15%~20%的粗饲料,按照由少到多的原则,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定位投喂,以利于蟹种尽快恢复体质、生长脱壳,为取得高产、高效打好基础。

   6、防好一池病。河蟹疾病的防治,需要在“防重于治”的指导方针下,采用“生态健康养殖”的管理技术。蟹种下塘**次脱壳后,全面使用一次杀虫药并消毒,一般可以用蟹净安、二溴海因等药物进行预防。河蟹每次脱壳前后,适时使用矿物质补充剂新硬壳宝或磷酸二氢钙,补充微量元素,以增强幼蟹体质,促进脱壳生长。5月份以后,河蟹吃食开始旺盛,可投喂内服中草药进行预防。

以上就是花匠人为你整理的大闸蟹养殖技术要点(大闸蟹养殖技术要点是什么),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农业百科知识,请持续关注花匠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