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是什么(棉铃虫是什么虫子)

花匠人从多个角度为你分享棉铃虫是什么(棉铃虫是什么虫子),让你更加了解棉铃虫是什么(棉铃虫是什么虫子),包含农业百科相关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病虫害防治、形状特征、文化等农业百科知识。

  本篇文章为你整理了关于棉铃虫是什么(棉铃虫是什么虫子)的详细内容,包含有棉铃虫是什么 棉铃虫是什么科 棉铃虫是什么目 棉铃虫是什么害虫,希望能帮助你了解棉铃虫是什么。

  

棉铃虫是什么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是棉花害虫,也为害苹果、梨、桃、李、葡萄、无花果等果树,近年有加重趋势。 为害状 幼虫蛀食嫩梢、果实、幼叶,呈孔洞和缺刻状。

 

  果实上蛀孔大,外具虫粪,果被钻蛀成虫洞,有时取食种仁,常引起烂果脱落。

   形态特征 详见第三章第二节棉花虫害之棉铃虫。 发生特点 北方地区年发生2~4代。以蛹在果园土中越冬。4月中下旬羽化,5月上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

  第一代幼虫为害苹果幼果,2龄后蛀果,有转果为害习性。低龄幼虫咬食嫩叶,叶片被害残缺。第二代幼虫为害严重,蛀食大果,可造成落果30%~40%,所以7月份是防治关键期。

  7月下旬第二代成虫主要产卵在嫩叶和果实上,卵期3~4天,因之蛾高峰后应抓紧防治。此虫喜高温高湿环境。凡果园间作棉花、蔬菜等受害重;果树生长郁闭地块受害重。

   防治方法 (1)适时防治。重点抓2代棉铃虫防治,抓住卵孵化盛期至2龄幼虫蛀果前这段时间。可选喷25%灭铃王乳油2000倍液,或50%棉铃宝乳油1000~1500倍液,或26%抗铃净乳油1000倍液,或30%桃小灵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5000倍液均可。

  加入等量消抗液,增效明显。 (2)生物防治。可喷25%灭幼脲3号胶悬剂1000~1500倍液,或Bt乳剂200倍液,或HD-1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0.5亿活孢子/毫升),或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aNPV),也可取得明显杀虫效果。 (3)果园环境控制。

  控制果园棉铃虫为害,关键是避免附近种棉、菜,特别是番茄、辣椒、草莓等。全面控制棉田等寄主的为害。必要时园内园外应协调统一防治。

  

棉铃虫是什么

棉铃虫,夜蛾科昆虫的一种,是棉花蕾铃期的大害虫。广泛分布在中国及世界各地,中国棉区和蔬菜种植区均有发生。

 

  寄主植物有20多科200余种。

  

什么是棉铃虫

中文学名:棉铃虫中文俗名:棉铃实夜蛾棉铃虫拉丁名: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英文名:Cottonbollworm所属科目: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专门吃棉花叶子及棉花桃的害虫棉铃虫在华南地区每年发生6代,以蛹在寄主根际附近土中越冬。翌年春季陆续羽化并产卵。

 

  第1代多在番茄、豌豆等作物上为害。

  第2代以后在田间有世代重叠现象。成虫白天栖息在叶背或荫蔽处,黄昏开始活动,吸取植物花蜜作补充营养,飞翔力强,有趋光性,产卵时有强烈的趋嫩性。卵散产在寄主嫩叶、果柄等处,每雌一般产卵900多粒,最多可达5000余粒。初孵幼虫当天栖息在叶背不食不动,第2天转移到生长点,但为害还不明显,第3天变为2龄,开始蛀食花朵、嫩枝、嫩蕾、果实,可转株为害,每幼虫可钻蛀3~5个果实。

  4龄以后是暴食阶段。老熟幼虫入土5~15厘米深处作土室化蛹。

  

棉铃虫是怎样的害虫

棉铃虫又称棉铃实夜蛾、钻心虫等,属鳞翅目、夜蛾科。棉铃虫为分布广泛的杂食性多寄主害虫,全国各地均大量发生,主要寄主有棉花、玉米、烟草、番茄、西瓜等农作物及枣、苹果、泡桐等果树林木。

 

  幼虫取食嫩梢、叶片和果实,叶片被蚕食造成缺刻和孔洞,果实被害后形成大的孔洞,引起枣果脱落。

  

棉铃虫怎样防治

棉铃虫俗称钻心虫,不仅为害棉花、玉米等,也可为害茄果类(特别是番茄)等蔬菜作物,是番茄栽培上的一种主要害虫。棉铃虫主要为害形式是蛀果,刚孵化出的棉铃虫幼虫最先为害番茄嫩叶、茎及芽,稍大的幼虫即蛀入果实。

 

  幼虫一般在尚未成熟的果实肩部钻洞入内,在蛀食果肉后,将粪便排出洞外。

  幼果常被吃空或引起腐烂而脱落;成果虽然只被吃食部分果肉,但因蛀孔常在蒂部,雨水、病菌容易侵入,从而引起腐烂、脱落,造成严重减产。 棉铃虫以蛹在土壤中越冬,一年中发生的代数自北而南逐渐增加。在4月中旬前后,蛹开始羽化,并于4月下旬开始产卵。据观察,大约有90%~95%的卵产于植株顶尖至第四复叶的嫩梢、嫩叶、萼片及茎基上,每一雌成虫可产卵100~200枚,高者甚至达1000枚。

  在15~30℃的气温下,卵经一定时间孵化形成幼虫。幼虫共分6龄,初孵化出的幼虫只能啃食嫩叶尖及花蕾,进入3龄幼虫后即开始食害果实,并以幼果为主,到4~5龄幼虫时,转食频繁,一般可蛀食3~5果,高者达8~10果,到6龄幼虫时,转食能力减弱,并喜食成熟果和嫩叶。 棉铃虫属于喜温喜湿性害虫,成虫产卵适温在23℃以上,幼虫的发育以25~28℃及相对湿度75%~90%最为适宜。

  当月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空气相对湿度大于70%时为害严重。但在雨水过多的情况下,土壤板结,不利于幼虫入土成蛹,蛹的死亡率也会增加,而且大雨可冲掉虫卵,从而对棉铃虫的为害有抑制作用。因此,秋季棉铃虫的为害较春季严重。

   对棉铃虫宜采用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预测预报。 可采用成虫诱测及查卵和幼虫的测报方式。

  成虫诱测自4月中旬至9月底进行,可设置黑光灯或用性诱剂诱捕盆(取直径约20厘米的盆,置入0.1%中性皂水或清水加少许洗衣粉;诱芯置于盆中央距水面1~2厘米处。诱捕盆在番茄田中的设置应高出植株20厘米,共设3盆,盆距30米),每天日出前检查诱到的雌、雄蛾数。查卵和幼虫是在诱测到第1头成虫后,开始在番茄田定点、定株调查。查第一代卵时,每双行10株为一样点,共设20个点,样点呈平行线排列,进行全株检查,每3天1次;查第二、三、四代卵时,每双行4株为一样点,共取25个样点,样点同样呈平行线排列,但每株只查顶尖至第四复叶层之间的卵数,每2天检查1次。

  每次将检查到的卵抹去;在各代发生期间,调查2~3次各龄幼虫数及被蛀果数。根据调查结果,决定进行防治的时间和方法。 (2)农业防治。 采用栽培管理措施是防治番茄棉铃虫的有效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压低虫口密度,棉铃虫95%的卵产于番茄的顶尖至第四层复叶之间,通过整枝、及时打顶和打杈可有效地减少卵量,同时需要注意及时摘除虫果,以压低虫口;第二,在植株生长的中、后期,适时去除植株下部的老叶,这样既不会影响产量,又因改善了通风条件而达到预防和减轻病虫害发生与流行的目的;第三,早、中、晚熟品种要搭配开,早熟品种应尽早定植,以避开棉铃虫的为害;第四,在番茄田配置种植甜玉米诱集带,以减少番茄田棉铃虫的产卵量,但必须注意选用生育期与棉铃虫成虫产卵期相吻合的甜玉米品种,每667平方米栽培甜玉米100~200株。

  另外,冬季土壤深翻,破室灭蛹,破坏羽化道,使成虫羽化后不能出土而窒息死亡,而被翻到表土的蛹也因冬季的严寒而死亡。 (3)生物防治。 在棉铃虫产卵高峰后3~4天及6~8天,连续两次喷洒细菌杀虫剂(B.t.乳剂、HD-1等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或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这些生物制剂可使幼虫大量染病死亡。 (4)药剂防治。

   化学药剂防治的关键是防治的时期。最适宜的用药期是孵化盛期至1龄幼虫期。可使用的药剂有灭杀毙6000倍液、2.5%功夫乳油5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25%增效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5%锐劲特浓悬浮剂1500~2000倍液。

  喷药时间宜上午或日出前,喷雾的重点为植株上部和花器。如果在2、龄特别3龄以后用药,则效果很差,因为此时幼虫已蛀入果内。

  

棉铃虫有哪些形态特征

棉铃虫的形态特征:棉铃虫成虫体长14~20毫米,翅展27~40毫米。前翅颜色多变,一般雌蛾赤褐色或黄褐色,雄蛾灰绿或青灰色。

 

  复眼球形、绿色。

  幼虫为5龄,前胸盾板的斑纹和体线随虫龄变。大致可分4类:①体绿色;②体淡绿色;③体黄白色;④淡红色。1龄体长1.8~3.2毫米,头宽0.21~0.28毫米,头黑色,前胸背板红褐色,体表线不明显,臀板淡黑色,三角形。 2龄体长4.2~6.5毫米,头宽0.38~0.46毫米,头黑褐或褐色,前胸背板褐色,背和两侧出现浅色线条,臀板浅灰色,三角形。

  3龄体长9~12.2毫米,头宽0.59~0.79毫米,头淡褐色,出现大片褐斑和相连斑点,前胸背板两侧绿黑色,二纵纹明显,气门线乳白色,臀板淡黑褐色,斑纹变小。4龄体长10.4~16.8毫米,头宽1.1~1.27毫米,头淡褐带白色,有褐纵斑,前胸背板出现白色梅花斑,体表出现黄白色条纹,臀板斑纹退成小纵条纹。 5龄体长16.5~29.0毫米,头宽1.44~2.06毫米,头较小,有小褐斑,前胸背板白色,斑纹复杂,体侧线不清楚,臀板斑纹消失。

  6龄体长30.8~40.2毫米,头宽2.56~2.80毫米,头淡黄色,体侧3条线清晰,扭曲复杂,臀板斑纹消失。老熟幼虫体长32~50毫米,头部黄褐色,有褐色网状斑纹;体色有绿色、淡绿、黄白、淡红色等。

以上就是花匠人为你整理的棉铃虫是什么(棉铃虫是什么虫子),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农业百科知识,请持续关注花匠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