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动物资料(极地动物资料介绍)

花匠人从多个角度为你分享极地动物资料(极地动物资料介绍),让你更加了解极地动物资料(极地动物资料介绍),包含农业百科相关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病虫害防治、形状特征、文化等农业百科知识。

  本篇文章为你整理了关于极地动物资料(极地动物资料介绍)的详细内容,包含有极地动物资料 极地动物介绍 极地动物大全 极地动物百科,希望能帮助你了解极地动物资料。

  

极地动物资料

1、北极驯鹿:鹿科驯鹿属的唯一种。

 

  下分9 个亚种。

  分布于欧亚大陆、北美、西伯利亚南部。中国亚种分布在大兴安岭西北坡,仅在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左旗尚有少量饲养。

  2、北极麝牛:貌似家养的牛,然而奔跑起来不像牛而像羊。它长着大胡子,身上的毛长的可拖到地。动物学家研究表明,麝牛同山羊和绵羊更接近。麝牛的近亲可以在热带地区找到,是四不像的扭角羚。

  麝牛不会分泌任何麝香。北极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麝牛群,其总数约7000头。

  3、北极黄金鸻:分布在阿拉斯加大部和加拿大北极地区的黄金鸻,秋天一到,先是飞到加拿大东南部的拉布拉多海岸,在那里经过短暂的休养和饱餐,待身体储存起足够的脂肪之后,则纵越大西洋,直飞南美洲的苏里南,中途不停歇,一口气飞行4500多千米,最后来到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过冬。

  4、北极鳕鱼:分布于整个北极地区,是典型的冷水性鱼类,当温度超过5℃时,即不见它们的踪影。它是一种中小型鱼类,最大体长可达36厘米,是北极地区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

  5、南极磷虾:节肢动物门,磷虾属,又名大磷虾或南极大磷虾,是一种生活在南冰洋的南极洲水域的磷虾。

  南极磷虾是似虾的无脊椎动物,并以群集方式生活,有时密度达到每立方米10,000—30,000只。

  

13种未灭绝的史前动物有哪些

有一些生物,从史前靠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一直活到现在。它们是:

 

  1、印度尼西亚的科莫多龙

  科莫多是一种巨蜥,400多万年在澳大利亚就有它们生活过得足迹,也是现今体型最大的蜥蜴,平均身长2-3米,最大可达到160多公斤。

  它不但分泌抗凝血的毒液,而且牙齿上还有上万种细菌,被咬伤后会流血或感染而死。

  2、长吻鳄。又称恒河鳄,是一种淡水鳄鱼,生活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已有数千万年的历史。长吻鳄颚部过窄,无法捕食大型猎物,因而以鱼类为食。目前野外的长吻鳄已不足200只,濒临灭绝。

  3、驯鹿

  驯鹿喜欢生活在北极附近的寒冷地区,距今已有200万年历史。驯鹿身长能长到2.3米,体重达到300多公斤。是世界上最大的鹿。

  4、中国大鲵

  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娃娃鱼。这是一种两栖动物,也在地球上生活了1.65亿年,野外基本已经无法找到它们的踪迹。但是现在有专业养殖户进行饲养,即使这样人工饲养娃娃鱼一条依然可以卖到三四千,据说鱼肉非常好吃。

  5、新西兰大蜥蜴

  新西兰大蜥蜴有2.23亿年的历史,恐龙时代存活下来的唯一物种。奇特的大蜥蜴性别竟然由温度决定,全球气候变暖雄性大蜥蜴明显变多,比例失调会影响繁殖,最终灭绝。

  6、高鼻羚

  又叫塞加羚,和我国的藏羚羊是近亲,更新世(从258.8万年前到1.17万年前)就存在于地球上,更加惊奇的是,这么久的时间高鼻羚外貌竟然没有什么变化,奇特的脸型和它们的老祖宗基本一样。

  高鼻羚的灾难是2015年4月,大规模的高鼻羚死亡,仅仅两三周,全球一半的高鼻羚大约12万只死亡,病因至今也不清楚。

  7、沙丘鹤

  加拿大的哈德逊湾是它们的主要栖息地。沙丘鹤最早的化石距今已经有250万年。

  每年春天它们成群结队的迁移到北极地区,在内布拉斯加州的科尔尼甚至可以看到50万只聚集在一起,极为壮观。

  8、双峰驼

  最常见的一种骆驼,用了200万年的时间进化成现在的样子。因为它耐寒,耐旱,成为了中亚和土耳其等高海拔地区人类驯养的重要驮畜。随后干旱、沙漠地区多有养殖,双峰驼的驯养数量约有200万,野生的不足1000头。可见,人类总是选择性的让一些对自己有用的物种保留下来。

  9、湖鲟

  湖鲟是鲟鱼的一种。具有寿命长,生长缓慢的特点,主要生活在美国东部和加拿大的淡水中,已繁衍1.5亿年。

  湖鲟非常的长寿,雌性湖鲟可以达到150岁高龄。在24到26岁才会性成熟,繁衍也是非常缓慢。

  10、鹿豚

  又叫鹿猪,印尼苏拉威西岛、托吉安群岛、苏拉群岛及布鲁岛等地都有它们生活。考古学家在大约3.5万年前的印度尼西亚洞穴壁画上就发现了它们的画像。经过世代当地人的捕猎,现在也濒危灭绝。

  11、麝牛

  麝牛拥有长长的毛,可以在加拿大北极地区和格陵兰岛的寒冷地区自由生活。它们已经在这片土地生活了19万年。

  因为雄麝牛在交配季节会散发出强烈的味道,因此取名麝牛。

  1930年代把麝牛成功引进阿拉斯加,使得濒临灭绝的麝牛种群有了一些缓解。

  12、骆马

  骆马是羊驼的祖先,与现在的羊驼有血缘关系,但是还不太一样,比羊驼要小,是南美产的四种骆驼科动物中最小的一种。人工驯养已经有6000年的历史。

  主要生活在南美安第斯山脉中段的半干旱草原,耐饥渴,可以长途跋涉运载货物,是秘鲁的象征。

  13、鲎(hou)

  也有叫马蹄蟹的,其实它不是蟹类,是肢口纲剑尾目的海生节肢动物。4.45亿年前就生活在海洋里了,而且形态也没有什么进化,外形和他们的祖先一样,是现存最古老的活化石。

  再说一下,鲎的蓝色血液有毒,会引发过敏甚至休克死亡。

  有的人偷偷地在捕捞售卖,但是建议大家不要食用。

  

麝鹿介绍

麝【汉字释义】shèㄕㄜˋ郑码:TXND,U:9E9D,GBK:F7EA笔画数:21部首:鹿笔顺编号:413522115353251113124〈名〉麞,麞如小麋。

 

  ——《说文》。

  翠山,其阴多旌牛麞麞。——《西山经》。注:“似獐而小,有香。”产于中亚山地的一种小型粗腿的鹿,雄兽有值钱的麝囊,在鹿类中是唯一具有胆囊者 ,能分泌麝香。通称“香獐子”;“麝香”的简称。亦泛指香气 [musk]。

  如:麝鹿(极细的麝香粉);麝枕(香枕);麝脑(麝香精);麝酒(麝香浸制的酒) 。【同音字】:厍 设 社 舍 拾 射 涉 赦 摄 慑 滠 歙【词组】:麝香 雄麝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体的分泌物,有特殊香气,可制香料,也可入药麝鼠 哺乳动物,毛棕黑色。生活在沼泽地带,毛皮可做衣服。

  麝牛 哺乳动物,体形像牛而稍小,皮下有腺体,分泌物有特殊气味。生活在北美洲的极北地区。麝囊 瑞香花的别名。

  麝带 麝香带。麝脐 雄麝的脐,麝香腺所在。【名称】:麝【拉丁文】学名:Noschus noschiferus Linnaeus【英文名】:musk deer【中文别名】:原麝、香獐、獐子、山驴、林獐【藏名音译】:纳瓦【分 类】:哺乳纲 偶蹄目: Artiodactyla ,麝科:Noschidae【体长】:70~80厘米【肩 高】:低于50厘米【体 重】:成年雄性体重约80千克,雌性约60千克【寿 命】:15~19年【保护级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形 态】:形状像鹿而小,后肢明显长于前肢,雌雄头上均无角;四肢趾端的蹄窄而尖,侧蹄特别长;全身褐色,密被波形中空的硬毛,只有头部和四肢被软毛。

  耳长直立,上部圆形。眼较大,吻端裸露。【特殊性】:雄性具有终生生长的上犬齿,呈獠牙状突出口外,作为争斗的武器,雄麝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体能分泌和贮存麝香,有特殊香气,可制香料,也可入药。

  麝与獐有颇多相似处,致使古今文献记载都有将"麝"误称作"獐"现象,进而造成一些研究历史时期动物分布与变迁学者的失误.文章在考证文献记载相关物种的时空基础上,综合麝与獐不同的形态特征与空间分布,尤其是生态环境变化与古今延续等相关情况,对历史时期麝与獐的分布进行研究与鉴别,提出此二物种既有各自的单纯分布区,也存在同域分布现象,并划分出这些区域.【毛 色】:通体暗褐色。耳背、耳尖棕灰色,耳壳内面白色,下颌白色。颈下向后至肩有两条白纹。颈背,体背有4-5纵地土黄色斑点,腰部及臀部两侧的斑点明显而密集,无清晰的行次,腋下、鼠鼷部、四肢内侧和臀部周围浅棕灰色,四肢外侧深棕色,尾浅棕色。

  【地理种群差异】:我国麝类资源丰富,有林麝、马麝、原麝、黑麝和喜马拉雅麝等5种,原麝和马麝体较大,浅褐色。只有原麝全身具白斑点。【分布情况】:中国四川、湖南、湖北、青海、陕西、贵州、云南、西藏的波密、 察隅、错那、措美、林芝、米林、工布江达等地。

  原麝分布于东北、华北;马麝见于青藏高原及邻近各省;林麝数量多,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均有分布。喜马拉雅麝只分布在西藏少数地区。黑麝分布在西藏和云南的少数地区。

  【物种状况】:由于各种麝类动物已经成为濒危物种,我国近日将它们均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升格为一级保护动物。目前我国麝类动物资源的总蕴藏量估计约有60万头,仅为50年代的五分之一,其中林麝最多,以下依次为原麝、马麝、黑麝和喜马拉雅麝。现在我国对麝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经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不仅在其分布区内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麝类资源。而且早在50年代后期就发展了麝类养殖业,并改变了以往杀麝取香的方法,逐步摸索出了从香囊口直接掏取麝香的科学方法,3—8月麝腺分泌旺盛时,可以活体取香二次,为减少破坏野生种群、扩大饲养规模、提高麝香产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我国科研部门还开展了人工合成麝香的研究,以及利用生物工程的最新手段,培养麝香腺细胞,为早日解决商品麝香的供求矛盾打下基础。分布于亚洲东部。

  林麝体小,色深,呈黑褐色。原麝和马麝体较大,浅褐色。只有原麝全身具白斑点。中国麝类资源丰富,原麝分布于东北、华北;马麝见于青藏高原及邻近各省;林麝数量多,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均有分布。

  麝栖居于山林。多在拂晓或黄昏后活动,听觉、嗅觉均发达。白昼静卧灌丛下或僻静阴暗处。

  食量小,吃菊科、蔷薇科植物的嫩枝叶、地衣、苔藓等,特别喜食松或杉树上的松萝。营独居生活,颇警觉。行动敏捷,喜攀登悬崖,常居高以避敌害。喜跳跃,能平地起。

  

哪些养殖动物在东北抗寒

北极熊 最有代表性和象征北极的动物是北极熊。 北极熊也叫白熊,是熊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其身躯庞大,体长可达2.5米以上,行走时肩高1.6米,体重可达半吨,最大的北极熊体重可达900公斤。

 

  北极熊气力和耐力非常惊人,奔跑时速高达60公里,但不能持久。

  它具有粗壮而又灵便的四肢,尤其是它的前掌,力量巨大,一掌可使人致命。 北极驯鹿 北极驯鹿 与世界其他鹿种最大的不同有两点:一是雌鹿同雄鹿一样都长着树枝般的角;二是驯鹿像候鸟一样,入冬时节,便开始一群群地往南迁移。早春时节,便开始向北进发,它们常常长途跋涉500公里~700公里,甚至上千里。而且通常是成年的雌鹿充当前锋。

   北极麝牛 麝牛貌似家养的牛,然而奔跑起来不像牛而像羊。它长着大胡子,身上的毛长的可拖到地。动物学家研究表明,麝牛同山羊和绵羊更接近。

  麝牛的近亲可以在热带地区找到,是四不像的扭角羚。麝牛不会分泌任何麝香。北极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麝牛群,其总数约7000头。

   鲸 北极最大的鲸是格陵兰鲸,其身长20米~22米,体重可达150吨。刚出生的小鲸一般有三四米长,重两吨左右。母鲸对它的孩子十分抚爱,遇到危险时就用自己的身躯保护小鲸,并发狂地挡住捕鲸船的攻击。

  北极有一种形体较小、长相奇特的鲸叫一角鲸,体长仅4米~5米,重约900公斤~1500公斤。它的体形很奇特,头上长着一个约1米~2米的角。当地居民给它起了一个浑名,叫它独角兽。其实,一角鲸的“角”不是角,而是大牙,也有人称它一齿鲸。

  人们研究一齿鲸特别对奇长的牙齿生理作用的研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北极黄金鸻 在北极,如果仅从飞行距离的长短而论,要选一个亚军的话,则是黄金鸻了。分布在阿拉斯加大部和加拿大北极地区的黄金鸻,秋天一到,先是飞到加拿大东南部的拉布拉多海岸,在那里经过短暂的休养和饱餐,待身体储存起足够的脂肪之后,则纵越大西洋,直飞南美洲的苏里南,中途不停歇,一口气飞行4500多公里,最后来到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过冬。而在阿拉斯加西部的黄金鸻则可一日气飞行48小时,行程4000多公里,直达夏威夷,然后再从那里飞行3000多公里,到达南太平洋的马克萨斯群岛甚至更南的地区。

  而且,在这样长距离的飞行中,它们可以精确地选择出最短路线,毫不偏离地一直到达目的地,可见它们的导航系统是非常精密的,至于它们如何做到这一点,却仍然是一个谜。 南极 螨也叫无翅南极蝇,是南极大陆最大的陆地动物,体长仅2.5~3毫米。它分布于南极半岛两侧南纬64°~65°30′之间的狭窄地带,靠食苔藓和地衣及其他碎屑生活。 尖尾虫(也叫弹尾虫)和螨在南极大陆分布最广,从海岸到海拔2000米的高原,甚至远到内陆南纬84°的地区都有分布。

  尖尾虫多见于生长地衣的岩石表面上,常和地衣生活在一起,有时在岩石下或小碎石缝中也有发现,但不常见。螨多见于岩石下,少见于岩石表面,主要与苔藓生活在一起。螨能忍受较低温的环境。

  隐爪螨科的镰螫螨是与藻类生活在一起的南极螨类,以藻类为食,能在冻沙中生活。

  

动物求生方法

壁虎.. 断尾 一、保护色 变色龙:它们移动缓慢,以免引起惊动。它们能够把体色融合于周围的环境。

 

   北极熊:它生活在冰雪覆盖的北冰洋,体色为白色,与周围的冰雪混合在一起,很难发现它的蛛丝马迹。

   斑马:它腿长,跑得快,身上黑白两色的横纹是机好的伪装。在阳光照耀下,黑色和色白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的能力不同,从而分散和破坏了体形的轮廓,使得敌人很难从环境中把斑马识别出来。 虎:威风凛凛的老虎,表皮上黑色垂直的花纹,在热带树林里,使其很难被发现;因为炎日高照,竹叶与野草的影子,恰好造成老虎皮上相似的花纹。 猎豹:身上有淡黄色的黑圆斑点,同草丛地面颜色一致。

   长颈鹿:长颈鹿的迷彩更是别具一格,在浅黄色的底色上“印有”大大小小各种不同形状的黑斑或褐色斑,这种斑驳陆离的“外衣”,可以起到一种迷彩作用,当长颈鹿隐身在树荫下时,在10米以外,敌害就很难分辨出哪是长颈鹿的花纹,哪是树枝叶的荫影。 鱼类:鱼类不仅有着奇妙的保护色,有的还可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生活在河里的鱼儿背部呈橄榄色,与水色非常相近,这样敌人从水面上很难发现它们。

  生活在海洋里的石斑鱼,身上生有赤褐色的六角形斑点,中间嵌有灰白色,它隐藏在珊瑚礁中,身上赤红色的斑点与红珊瑚几乎完全一样。比目鱼能随时改变身体上的颜色以躲避敌害,当它躺在水底淤泥上时,背部会出现与淤泥一样的细密黑点;当它游动在海草丛中时,其体色又变得与海草极为相似。 二、拟态 保护形是动物的另一种巧妙伪装术。

  为了躲避敌害的袭击,一些动物将自己的形态装扮得与外界环境中的物体惟妙惟肖。 在巴西的一些小河里生活着一种叶形鱼,它身体扁平而呈黄褐色,头部前端还生长着一个和叶柄相似的吻突,当它在水底不动时,与落在水中的树叶毫无差别。 裸蛙鱼浑身长有许多增生物和棘鳞,当大鱼觅食从它身边游过时,还以为它是水草哩,甚至有的大鱼还用嘴吻一下这种奇特的“植物”。

   澳洲海马全身长满了突起物和丝状体,当它在海水中轻轻漂荡时,犹如一丛活海藻,因而可在敌害面前蒙混过关。 被称为“伪装大师”的章鱼,它的拟态术更是技高一筹,有时把自己伪装成一束珊瑚,有时又把自己装扮成一堆闪光的砾石。 在非洲的丛林里有一种非常奇特的小鸟,它的拟态本领更为绝妙,当它落在树枝上时,张开双翼,酷似五个美丽的花瓣,它的头部如同鲜艳的花蕊,这种巧妙的伪装,不仅可骗过巨鹰的袭击,而且还能轻易地捕捉到受骗上当前来“采蜜”的愚蠢小昆虫。 螳螂: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螳螂,都有着各自的伪装色,有些螳螂种类有拟态现象,能更好隐蔽在环境之中。

  有些螳螂长得就像一朵花。 枯叶蝶:很难把枯叶蝶从它栖息的叶子当中辨认出来。它看上去就像一片枯叶,有叶脉状的翅膀,且斑点就像枯叶上的菌类斑点。 尺蠖:它是尺蠖蛾的幼虫,经常装扮成枯枝。

  白天附在树枝的末端一动不动,使人很难辨认。 竹节虫:一些竹节虫体形纤细,呈绿色或棕色,就像树枝或叶柄。还有一些体形短粗,有刺或其它的保护设施,看上去往往像是卷着的枯叶。 三、放臭气 南美洲有一种千足虫,全身有17个环节,在每个环节上都生有毒腺,能分泌出具有腐蚀性和麻醉性物质,一旦遇到敌害时,各个环节协同起来一齐施放毒液,形成一个扇形的喷射面,使敌人难以靠近,从而能顺利地逃出险境。

  相类似的还有放屁虫。 在澳大利亚有一种叫“布福”的蛙,会从肛门喷射出毒液,令敌人避而远之,有时甚至可使猫、狗丧命。 黄鼠狼有一种独特的“化学武器”——臭屁。

  当猎狗紧紧追捕而接近屁股时,黄鼠狼就施放出非常难闻的臭屁,当猎狗被这突然的袭击弄得晕头转向时,它便乘机逃之夭夭。 臭鼬的“化学武器”威力更大,它可以将恶臭的液体喷射出三四米远,猎狗如被射中,便会窒息乃至昏迷;即使不被射中,也会被臭气熏得鼻孔直流嚏涎,勇气顿消,不愿前进。 麝香龟:麝香龟是爬行动物里的臭鼬,它们能放出极难闻的的气体把对手熏跑。

   狐:它尾的基部有一小孔,能分泌恶臭味,这是狐自卫的工具。 四、放墨汁 乌贼:乌贼体内有一个墨囊,囊内储藏着能分泌天然墨汁的墨腺,乌贼平时喜欢在海面上漂浮,在遇敌害或危急时,墨囊收缩,射出墨汁,霎时,海水中"乌烟"滚滚,一片漆黑,自己趁机逃之夭夭。 章鱼:如果外界真的有什么东西轻轻地触动了它的触腕,它就会立刻跳起来,同时把浓黑的墨汁喷射出来,以掩藏自己,趁此机会观察周围情况,准备进攻或撤退。章鱼可以连续六次往外喷射墨汁,过半小时后,又能积蓄很多墨汁,章鱼的墨汁对人不起毒害作用。

   五、硬盔甲 穿山甲和犰狳:体毛已演变成为坚硬的鳞片,每一鳞片好似一块厚厚的钢盾。当遇到危险时,它们都会缩成一团,保护要害部位,将背面“厚盾”外露,使敌害无从下手。 河蚌、乌龟:每当它们遇到外敌来犯时,它们就马上把柔软的身体缩进壳内。

  这样任凭外敌虎视眈眈,也只好扫兴而归。 六、自我牺牲 野鸭:成群的野鸭遇到敌害时,为了保卫自己的“儿女”,有的成年野鸭会在远处显眼的地方侧身躺地,拍动一只翅膀,装出一副受伤样子,引诱敌害过来。敌害看到这种情况,便会丢弃年幼的小鸭、转身来捕猎它,小鸭得以逃生;然而,当“拟伤”成鸭估计可以跃身逃跑时,往往由于敌害冲击极快,“拟伤”成鸭就成了舍己为人的“鸭烈士”了。 螃蟹:断脚。

  常常用泥沙把自己埋起来,只剩下眼睛和触角露在外面,这样不仅可以躲避敌害,还便于袭击过路的小鱼等动物。 海星:断腕 壁虎:断尾 海参:海参的逃生术则更奇特:当有敌人侵害时,警觉的海参会迅速地把自己体内的五脏六腑一古脑喷射出来,让对方美餐一顿,而自身则借助反冲力逃脱。经过50天左右的自身修复,海参又会重新生长出一副新的内脏。

   七、硬刺 在地中海生活着一种刺鲶,这种鱼全身长满了针刺,平时针刺平贴在身上,当有危险时它便立即冲到水面,大口吞咽空气,使身体膨胀成一个圆球,而全身的针刺也向四面八方竖起,此时,它腹部朝天仰卧在水中,并有一部分身体露出水面,这样上下都能防御敌人的戟,危险过去后,它便放出肚里的空气,身体又恢复原状。 针鼹、刺猬、豪猪等动物,它们的体毛都变成了坚硬的锐刺,是强有力的防卫工具。其中尤以豪猪背部和臀部的硬刺密集,这些硬刺能由皮肤表层下的有力肌肉收缩将其竖起,所以豪猪又名箭猪。一旦遇到敌害,豪猪立即竖起硬刺,并将硬刺相互碰撞摩擦,产生一种“唰唰唰”的威吓声,同时还会从嘴里不断地发出“噗噗噗”的吼�。

以上就是花匠人为你整理的极地动物资料(极地动物资料介绍),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农业百科知识,请持续关注花匠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