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核病的表现是什么(菌核病的症状特点)

花匠人从多个角度为你分享菌核病的表现是什么(菌核病的症状特点),让你更加了解菌核病的表现是什么(菌核病的症状特点),包含农业百科相关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病虫害防治、形状特征、文化等农业百科知识。

  本篇文章为你整理了关于菌核病的表现是什么(菌核病的症状特点)的详细内容,包含有菌核病的表现是什么 菌核病是什么引起的 菌核病怎么治 菌核病属于什么病害,希望能帮助你了解菌核病的表现是什么。

  

菌核病的表现是什么

菌核病常见为害的花卉有天竺葵、菊花、紫罗兰、金鱼草、飞燕草、香豌豆、大丽花、芍药、牡丹、郁金香、柑橘等。 病菌多从茎基部侵入,患病部位初期出现淡褐色水渍状斑点,迅速向茎及叶柄蔓延,患部组织腐烂,潮湿时病部生出白色棉絮状的菌丝体。

 

  发病后期在皮部可见到黑色鼠类状的菌核。

  病株叶片变黄凋萎,最后导致全株枯死。气温在2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有利于病菌蔓延。一般雨季发病重,连作地发病也重,土壤黏重,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病害都会加重。

  

菌核病该怎么治

1)种子处理:精选种子,播种前将种子过筛以清除混杂于种间的菌核。播前用10%盐水洗种,除去菌核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1)农业防治:与禾本科实行3年以上轮作,以水旱轮作效果最好。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注意通风排湿,雨后及时排出积水。(3)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或8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腐霉利1500-2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混杀硫悬浮剂600倍液。隔7-10天再补喷1次。

  

菌核病的防治

1、发病症状花生菌核病常发生在花生生长后期,主要为害根部及根颈部,也能为害茎、叶、果针及果实。叶片染病,病斑暗褐色,近圆形,具不明显轮纹。

 

  潮湿时,病斑呈水渍状软化腐烂。

  茎部发病,病斑初为褐色,后变为深褐色,最后呈黑褐色。造成茎秆软腐,植株萎蔫枯死。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布满灰褐色绒毛状霉状物和灰白色粉状物,即病菌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花生将近收获时,茎的皮层及木质部之间产生大量小菌核,有时菌核能突破表皮外露。

  果针受害后,收获时易断裂。荚果受害后变为褐色,在表面或荚果里生白色菌丝体及黑色菌核,引起子粒腐败或干缩。2、病原与发生规律Sclerotinia arachidis称核盘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病菌以菌核在病残株、荚果和土壤中越冬,菌丝体也能在病残株中越冬:第2年小菌核萌发产生菌丝和分生孢子,有时产生子囊盘,释放出子囊孢子,多从伤口侵入。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菌丝也能直接侵入寄主。大菌核病菌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释放子囊孢子并进行侵染。

  通常连作地病害重。高温、高湿促进病害扩展蔓延,进一步加重病情。3、防治方法应该和与小麦、谷子、玉米、甘薯等作物轮作,这样能减轻病害的发生,在生长期要进行深中耕将菌核直接埋入土壤中,防止产生孢子和,减少病害传播的机会。

  一旦在田间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集中烧毁,在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株,中耕,将遗留在田间的残株和菌核一起埋入土壤中,减少菌源,减轻病害发生。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绿升原绿袋肥中药基因肽靶向富硒营养液,1:50倍稀释进行叶面喷施,隔7-10天使用一次。喷施的第二天使用绿袋肥菌肽增效剂,1:200倍稀释进行灌根,可改善土壤,缓解药害,预防土传病害,防治地下害虫。

  

菌核病的症状

菌核病主要为害幼瓜及茎蔓,严重时也为害叶片。幼瓜染病,多从开败的残花开始侵染,初呈水渍状腐烂,后长出较浓密的絮状白霉,随病害发展白霉上散生黑色鼠粪状菌核。

 

  茎蔓染病,初呈水渍状腐烂,随后病部变褐,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和黑色鼠粪状菌核,空气干燥时病茎坏死干缩,灰白至灰褐色,最后病部以上茎蔓及叶片枯死。

  叶片染病呈污绿色水渍状腐烂,病部亦长出白色菌丝和较细小的黑色菌核。 菌核病典型症状为:病部产生白色絮状白霉和黑色鼠粪状菌核。

以上就是花匠人为你整理的菌核病的表现是什么(菌核病的症状特点),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农业百科知识,请持续关注花匠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