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苗种培育技术(黄颡鱼苗种培育技术视频)

花匠人从多个角度为你分享黄颡鱼苗种培育技术(黄颡鱼苗种培育技术视频),让你更加了解黄颡鱼苗种培育技术(黄颡鱼苗种培育技术视频),包含农业百科相关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病虫害防治、形状特征、文化等农业百科知识。

  本篇文章为你整理了关于黄颡鱼苗种培育技术(黄颡鱼苗种培育技术视频)的详细内容,包含有黄颡鱼苗种培育技术 黄颡鱼苗种培育技术方法 黄颡鱼苗种培育技术要点 黄颡鱼苗的培育技术,希望能帮助你了解黄颡鱼苗种培育技术。

      培育池条件

       培育池面积以1亩-3亩为宜,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放苗前清除塘底过多淤泥(保持10厘米左右),并整修池堤,防止渗漏。

       清塘与肥水

       鱼苗放养前10天-15天,每亩使用生石灰150公斤进行干法清塘,杀死野杂鱼、致病菌、寄生虫及其他敌害生物。放养前7天,往池塘中注水30厘米-40厘米,注水时管口用40目筛绢网包裹过滤,防止野杂鱼和敌害生物进入。每亩再使用生物肥水王4公斤-5公斤,以培育鱼苗适口天然饵料,新开池塘可兼施无机肥3公斤-4公斤。

       鱼苗放养

       黄颡鱼鱼苗放养密度以每亩3-5万尾为宜,单养为佳,不能与鲤、鲫鱼苗混养。下塘的鱼苗最好为同一批孵化出的鱼苗,如孵化时间相差较大,易使鱼苗生长不齐,造成成活率下降。放苗前需测量池塘水温、pH值、溶氧和氨氮等指标,鱼苗袋内水温与池水温度不超过2℃,pH值在6.8-7.5之间,溶氧大于5毫克/升,氨氮小于0.06毫克/升,即可下塘。

       鱼苗培育

       刚孵化出膜的仔鱼,卵黄囊尚未完全消失,游动能力较弱,喜欢集群在水体的底部,以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为食。初期天然饵料培养充足,将大大提高鱼苗存活率。如发现饵料不足,可采用人工投喂轮虫、追加有机肥料、割青草堆沤、早晚两次泼洒黄豆浆等方式促进浮游动物繁殖。逐步提高池塘水位至0.8米-1.5米,以增加鱼类活动空间。当长至2厘米-3厘米时,池塘中天然饵料已无法满足其摄食需求,可采用黄颡鱼专用膨化浮性饲料进行人工引食驯化。刚开始,可每日在全池范围内洒少量饲料颗粒,待鱼苗开始吃饲料后,逐渐缩小饲料投放范围至池塘的2个-3个固定位置,在该位置上搭建饵料台进行定点投喂,每个饵料台面积4平方米-6平方米即可。投喂次数刚开始每日3次-4次,待驯化完全后,每日2次-3次,投喂量根据鱼苗摄食情况而定,以吃完为准。

       日常管理

       每日要坚持巡塘,注意观察水色和鱼的摄食、活动状况,通过注水、使用微生物制剂、泼洒施肥和开启增氧机等措施,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饵料生物丰富。每隔一段时间,对池塘进行杀虫和杀菌消毒,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等免疫制剂,提高鱼苗抗病能力,防止鱼病发生。

       黄颡鱼常见及多发病害主要有:

       (1)水霉病:主要由鱼体擦伤后水霉菌寄生导致发病,应在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鱼体损伤,并在鱼种下塘后使用硫醚沙星200毫升每亩每米全池泼洒,可减少此病发生。

       (2)车轮虫、指环虫病:病鱼离群,往往倒栽或侧卧于水面,或沿塘边狂游,严重者导致死亡,镜检可发现大量虫体在腮部寄生。可使用0.12ppm1%阿维菌素溶液与0.12ppm40%辛硫磷溶液合剂全池泼洒治疗。

       (3)吸虫病:主要寄生于鱼体肠道内,部分病鱼有“白内障”或头部充血等症状,在水中不停旋转,不久即死亡。该病的主要采用杀灭螺蛳等中间寄主的方法进行预防。发病时,可采用每公斤饲料拌0.4%伊维菌素溶液2.5毫升连续投喂2日-3日治疗,以减少损失。

       (4)出血性水肿病: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部分头部充血,腹腔内有大量血水。可先换水50%,然后用0.25-0.3ppm三氯异氰尿酸进行水体消毒,连续2日-3日。

       日常管理

       平时每天坚持早中晚各巡塘1次,观察水质、鱼类活动及吃食情况,要勤除塘边杂草,捞取塘内残渣、污物及病鱼死鱼,可避免水质恶化和减少鱼病传染。遭遇闷热天气或天气突变时,要增加夜间巡塘次数,以便采取措施防止意外。同时要勤做记录,及时总结经验,以确保养殖生产顺利进行。                       

以上就是花匠人为你整理的黄颡鱼苗种培育技术(黄颡鱼苗种培育技术视频),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农业百科知识,请持续关注花匠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