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的种植技术(黄芩的种植技术和管理)

花匠人从多个角度为你分享黄芩的种植技术(黄芩的种植技术和管理),让你更加了解黄芩的种植技术(黄芩的种植技术和管理),包含农业百科相关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病虫害防治、形状特征、文化等农业百科知识。

  本篇文章为你整理了关于黄芩的种植技术(黄芩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的详细内容,包含有黄芩的种植技术 黄芩的种植技术视频 黄芩的种植技术ppt 黄芩的种植技术与经济效益,希望能帮助你了解黄芩的种植技术。

  

黄芩的种植技术

选择阳光充足、疏松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地,秋季前作物收获后及时灭茬,每667米均匀撒施5000千克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和25~30千克磷酸二铵作基肥,深耕25厘米以上,整平耙细,作平畦或高畦。于3月底、4月初,地下5厘米地温稳定在15℃时,按行距40厘米,开深3~4厘米、宽8~10厘米的平底浅沟,按播种量每667米 0.8~1.0千克将种子均匀撒播于沟内,覆土2~2.5厘米,镇压。

 

  在温度、湿度、播种深度适宜时,黄芩种子出苗需7~10天,温度低时常需20~30天。

  播种后覆盖地膜、秸秆或碎草,可保持土壤湿润,确保黄芩适时出苗。土壤水分不足时,应开沟坐水播种。

  

黄芩的种植方法

中药材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有抗菌消炎、降压利尿、解毒利胆等作用,也是一种常用中药。产于河北、辽宁、陕西、山东、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我国北方多数地区都可种植。

 

  黄芩喜温暖,耐严寒,地下部可忍受-30℃的低温;耐旱怕冻,在排水不良或多雨地区种植,生长不良,容易引起烂根。

  (1)种植方法黄芩主要用种子繁殖,也可用扦插和分根繁殖。①种子繁殖:一般采用直播,因种子细小,出苗比较困难,必须把地整好。整地前每亩施腐熟厩肥2000~3000千克,深耕细耙,畦面要求细、平,无灌溉条件的山坡地可以不做畦。春播在3、4月,夏播可于雨季播种,也可冬播,以春播的产量最高,无灌溉条件的地方,应于雨季播种。

  一般采用条播,按行距25~30厘米,开2~3厘米深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土约1厘米厚,播后轻轻镇压,每亩播种量0.50~1千克。因种子小,为避免播种不均匀,播种时可掺5~10倍细沙拌匀后播种。播后及时浇水,经常保持表土湿润,大约15天即可出苗,出苗后要间去过密的弱苗,当苗高6~7厘米时,按株距12~15厘米定苗,并对缺苗的地方进行补苗,补苗时一定要带土移栽,可把过密的苗移来补,栽后浇水,以利成活。

  黄芩种子小,播种时覆土又浅,常因土壤干旱或表土不平,土粒较大,出苗困难,而导致大量缺苗。解决办法:首先,整地一定要整细整平;其次,播种后要及时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直到出苗;最后,旱地种植,应选雨季播种,也可用塑料薄膜覆盖或用草覆盖保墒,出苗后即可揭去覆盖物。这样就可以保证出苗一致整齐。

  ②扦插繁殖:最适宜扦插期为5月、6月,植株正处于旺盛的营养生长期,剪取茎枝上端半木质化的幼嫩部分(茎的中下部做插条成活率很低),剪成6~10厘米长,再把下面2节的叶去掉,保留上面叶片。插床最好用沙,或比较疏松的沙壤土也行。一般应随剪随插,按行株距10厘米×5厘米插于床内,插后及时浇水,并搭棚遮阳,要经常喷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宜太湿,否则插条会变黑腐烂。

  管理得当,成活率可达90%以上,插后40天即可移栽。③分根繁殖:在收获时注意选高产优质植株,把根剪下供药用,留下根茎部分繁殖材料用。如冬季挖收,把根茎埋于室内阴凉处,第2年春再分根栽种;如春季收获,则随挖、随栽,把根茎分开为若干块,每块都带有几个芽眼,再按行株距30厘米×20厘米种于大田。山坡地采用此法栽种成活率较高,栽后同一般管理。

  (2)田间管理在出苗期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土干要及时浇水,成株以后抗旱力增强,可少浇水,雨季还要注意排水防涝。平时也要注意随时进行松土除草。除加强一般管理外,还要注意施肥,在第一年,定苗后要进行第一次施肥,每亩施稀的人粪尿500千克或尿素3~5千克,于6~7月追施磷铵30千克。第2年和第3年返青后施腐熟饼肥40~50千克,6月下旬封垄前施磷铵颗料肥30~40千克。

  施肥时应开沟施入,施后盖土并浇水。(3)采收与加工栽后2~3年收获。一般于秋末茎叶枯萎后或春解冻后、萌芽前采挖,因根长得深,要深挖,防止断根。根挖出来后,要抖去泥土,剪去茎叶,晒至半干,撞去外皮,再迅速晒干或烘干。

  也可切片后再晒干,但不可用水洗,也不可趁鲜切片,否则在破皮处会变绿色。在晾晒时应避免在强光下曝晒,因曝晒过度会使黄变红。同时还要防止被雨淋湿,因受雨淋后黄芩的根先变绿后变黑,都会影响质量。

  成品以坚实无孔洞,内部呈鲜黄色的为上品。一般3~4千克鲜根可加工成1千克干货。亩产干货200~300千克,高者可达380千克以上。

  

黄芩种植技术

1、选地:栽培黄芩以排水良好,肥沃的腐殖质土壤和沙质壤土为最好,表土宜深厚膨软,下层土含有沙砾。低湿地排水,不良及黏性强而坚硬的土壤,不适宜栽种。

 

  气候宜于温暖而稍微寒冷的温带北部与中部地方,降雨量适中的地域。

  2、采种育苗:选择发育良好健壮的2~3年生植株作为采种母株。通常7月开花,9月果实逐渐成熟,就可采收,待干燥后储藏;或与土沙混合,埋藏在土中。选气候温暖,阳光照射良好的地方设置苗床。将土地翻耕,打碎土块,同时施以腐熟堆肥、人粪尿及草木灰作基肥,以土壤充分混合,再整理宽100~200厘米的畦,畦长可视地形而定。

  播种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采用撒播或条播均可。撒播时注意疏密要均匀,条播距离7~10厘米,播后覆薄土一层,土面再盖稻草,以防畦面干燥板结,使种子发芽整齐良好。发芽后除去覆草,在幼苗生长茂密的部分,要拔除弱小的幼苗,如见有杂草发生,也须随时拔掉。

  在育苗期宜施入粪尿1~2次,到幼苗生长13~17厘米时,可进行定植。3、移栽:定植移栽期在秋季的9月,或在春天的4~5月。植前先将土地作畦,宽67厘米,株距23~26厘米。

  选发育良好的壮苗,每穴载1株,覆土轻压,使根部与土壤密结。4、分株繁殖:4月上旬于黄芩根茎萌发新芽以前,挖出3年生的黄芩全株,选择无病虫害且根茎比较完整者,将主根切除供药用,然后依根茎自然形状用刀劈开,按行距30~40厘米,株距10~12厘米栽植即可。

  

黄芩怎样种植高产呢

黄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味常见的中药材。以根入药,有抗菌消炎、降压利尿、解毒利胆等功效,深受市场的青睐,种植前景广、效益高。

 

  为了提高黄芩种植的经济效益,实现黄芩的高产种植十分重要。

  现将黄芩的高产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地整地

  人工栽培黄芩,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阳光充足的壤土、沙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做床。亩施农家肥2000公斤,采用大垄高床技术,床宽130-140厘米,长度视需要而定,床高10-12厘米,床间距30厘米。

  二、间苗定苗

  采取种子直播时,当幼苗长到4厘米高时要间去过密和瘦弱的小苗,按株距10厘米定苗。育苗地不必间苗。

  三、中耕除草

  幼苗出土后,应及时松土除草,并结合松土向幼苗四周适当培土,保持疏松、无杂草,一年需要除草3-4次。

  四、施肥灌溉

  苗高10-15厘米时,追肥1次,施用量为每亩用人畜粪水1500-2000千克。6月底-7月初,每亩追施过磷酸钙20千克、尿素5千克,行间开沟施下,覆土后浇水。

  次年收获的待植株枯萎后,于行间开沟每亩追施腐熟厩肥200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尿素5千克、草木灰150千克,然后覆土盖平。黄芩耐旱怕涝,雨季需注意排水,田间不可积水,否则易烂根。遇严重干旱时或追肥后,可适当浇水。

  黄芩

  五、摘除花蕾

  在抽出花序前,将花梗减掉,可减少养分消耗,促使根系生长,提高产量。

  六、病虫防治

  黄芩的病害有叶枯病,可清洁田园,发端正初期喷洒1:1:200波尔多液,或用50%多菌灵1000倍液防治。黄芩根腐病要注意排水,实行轮作,及早拨出病株烧毁,病株处土壤用石灰消毒。

  黄芩的虫害有黄芩舞蛾,可用90%敌百虫防治。

  七、适时采收

  栽后2-3年收获。一般于秋末茎叶枯萎后或春解冻后、萌芽前采挖,因根长得深,要深挖,防止断根。一般3-4公斤鲜根可加工成1公斤干货。

  亩产干货200-300公斤,高者可达380公斤以上。

以上就是花匠人为你整理的黄芩的种植技术(黄芩的种植技术和管理),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农业百科知识,请持续关注花匠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