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大实蝇的为害状、主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怎样(柑橘大实蝇防治有哪些)

花匠人从多个角度为你分享柑橘大实蝇的为害状、主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怎样(柑橘大实蝇防治有哪些),让你更加了解柑橘大实蝇的为害状、主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怎样(柑橘大实蝇防治有哪些),包含农业百科相关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病虫害防治、形状特征、文化等农业百科知识。

  本篇文章为你整理了关于柑橘大实蝇的为害状、主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怎样(柑橘大实蝇防治有哪些)的详细内容,包含有柑橘大实蝇的为害状、主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怎样 柑橘大实蝇防治措施 柑橘大实蝇识别特征 柑橘大实蝇打什么农药,希望能帮助你了解柑橘大实蝇的为害状、主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怎样。

  

柑橘大实蝇的为害状、主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怎样

柑橘大实蝇(Tetradacus citri)又名柑蛆和黄果虫,是国际、国内植物检疫对象。分布于四川、广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和陕西等省(自治区)。

 

  【为害情况】寄主植物限于柑橘类,以甜橙和酸橙受害较重。

  主要以幼虫取食果瓢,形成蛆柑,造成腐烂,引起果实早期脱落。【主要特征】成虫体长10~13毫米(不包括产卵管)。产卵管特长。虫体黄褐色。

  复眼金绿色。翅透明、翅痣及痣端斑点均为棕色,中胸背面有显著的“人”字形斑纹。腹部可见5节,背面中央有1条黑色纵纹,与第三节前缘黑纹交叉成“十”字形。

  卵长椭圆形,长1.2~1.5毫米,乳白色,一端稍尖,中部稍弯曲。蛹长8~11毫米,纺锤形,黄褐色。【发生规律】一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

  在广西于次年4月中旬至6月中旬羽化为成虫,5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取食蜜露作为补充营养,经一段时间才转到橘果上产卵,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产卵盛期。8月下旬至9月下旬为孵化盛期。

  甜橙上的卵多数产在果脐和果腰之间,产卵孔呈乳头状突起。在红橘等宽皮柑橘上,卵多产在近脐部处,形成黑色圆点且较平坦。在柠檬、柚子上,卵多产在近脐部处,形成黑色圆形或椭圆形的深褐色凹孔。10~11月,幼虫经3龄后即随落果入土化蛹,大多在树冠下3~7厘米的土内化蛹。

  至次年4月底再羽化出土,以下雨后的上午出土居多。土壤温度高而湿润时,成虫出土早,长期干旱对羽化不利。成虫活动最适温度是20~23℃,超过30℃寿命缩短。一般蔽山果园及土质疏松果园发生较重。

  该虫主要是通过水流及虫果作远距离传播,成虫飞翔只作近距离传播。【防治方法】①严格检疫。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植物检疫条例》执行,严防带虫的果实、种子和苗木及其附属物引入非疫区。②套袋防虫。

  ③摘除虫果。一旦发现有受害症状的果实应及时摘除并集中烧毁,落地虫果也不例外。④冬季深耕,杀灭虫蛹。

  ⑤药剂防治。5月上、中旬在成虫羽化出土盛期用50%辛硫磷乳油500~800倍液喷布地面,7月下旬至8月上旬产卵盛期,选用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2000~4000倍液,加上3%红糖液喷洒树冠,每隔5~10天喷1次,连喷3~4次。

  

柑橘大实蝇是种怎样的害虫

柑橘大实蝇又名橘大实蝇、柑橘大果实蝇、黄果蝇,幼虫称柑蛆,被害果称蛆果、蛆柑。属双翅目实蝇科。

 

  分布于四川、湖南、湖北、陕西、贵州、云南、广西、重庆、台湾等省(自治区)。

  寄主柑橘类,如甜橙、金橘、酸橙、红橘、蜜橘、柚子、柠檬、香橼、佛手和葡萄柚等品种,其中以金橘和甜橙受害严重,柚子、红橘次之。 成虫产卵于幼果中,幼虫孵化后蛀食果肉,常使果实未熟先黄,提早脱落、腐烂。失去食用价值,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柑橘大实蝇怎样防治

①严格执行检疫措施,严禁到疫区引进果实、种子和带土苗木。②加强果园管理。

 

  冬季翻耕园土,可杀死部分越冬蛹;在秋、春季成虫羽化之前进行中耕,破坏蛹的生成环境,减少虫源,降低羽化率;摘除受害青果晒干以杀死卵和幼虫;9~10月受害果刚出现症状、幼果脱落前摘除受害果,煮沸或深埋以杀死幼虫。

  ③物理防治。a.果实套袋可有效防止雌性成虫在果上产卵,降低果园的柑橘大实蝇种群数量,提高水果的产量;b.成虫羽化开始后开始进行诱杀,如频振式杀虫灯、糖醋液、蛋白质引诱、性诱剂等;c.用辐照处理雄成虫,使其不能正常繁育后代,控制种群数量。④化学防治。关键是成虫出土和幼虫入土时地面喷药,药剂有65%辛硫磷1000~2000倍液,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1000倍液,20%灭扫利或20%杀灭菊酯或2.5%溴氰菊酯2000~3000倍液。

  

如何识别柑橘大实蝇

柑橘大实蝇俗称柑蛆,被害果称蛆果、蛆柑,属双翅目,实蝇科,是国际国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在我国部分省(自治区)有零星分布。

 

  其主要识别特征为: 成虫体长12~13毫米,翅展20~24毫米,体黄褐色。

  复眼肾形,单眼黑色,呈三角形排列。触角3节,触角芒很长。前胸至中胸背板中部有栗褐色倒Y形大斑1个,中胸背板上大斑侧有黄色带状纵斑1条。翅透明,翅痣及翅端斑呈棕色。

  腹基部狭小,腹部中央有1纵行黑色条纹与第3节前缘的1黑色横纹交叉呈十字形。卵为长椭圆形,一端稍尖,一端钝圆,中部稍弯曲,两端透明,中部乳白色。幼虫为蛆形,长15~18毫米,宽2~3毫米,乳白色,老熟时转为乳黄或米黄色,体前端细,后端粗。

  蛹长9~10毫米,宽4毫米左右,黄褐色,椭圆形。

  

柑桔大实蝇是什么

Tetradacus citri(Chen) 别名 蛆柑(指被害果)、柑蛆(指幼虫)。 形态(图4-51) 图4-51 柑桔大实蝇 1.雌成虫 2.触角芒 3.示成虫胸部背鬃序 4.示雌虫腹部侧面产卵管长度 5.卵 6.幼虫 7.幼虫前气门 8.幼虫后气门 9.蛹 成虫体长12—13mm(不包括产卵管),翅展20—24mm,体黄褐色。

 

  头大,复眼全绿色,单眼三角区黑色,触角黄色,角芒很长。

  顶鬃2对,上侧额鬓1对,下侧额鬃2对,均黑色;颊鬃淡赭色;颜面有长圆形小黑斑1对,位于口缘上触角沟之前端。颊部复眼之下有深黑色小斑1个。中胸背面正中有倒“Y”形深色斑纹。斑纹的两侧各有相当宽的粉毛绒形的斑纹1条。

  “Y”形纹的叉内区域、肩胛、胛下缝前的背侧部、横缝后的长形区域、中胸侧板的绝大部分、腹侧板的上基部、下后侧板及小盾片除去基缘,均呈黄色。胸部鬃序:肩板鬃仅具侧对,背侧鬃前后各1对;无前翅上鬃;后翅上鬃2对,小盾鬃1对。翅透明,前缘区大部呈淡棕黄色,翅痣棕色,臀室区色彩亦较深。

  足黄色,跗节5节。腹部5节,基部较狭;第三节近前缘处有1条较宽的黑色横纹,与腹部背面中央从基部到腹端的1条黑色纵纹交叉成十字形;第4、5节的两侧近前缘处及第2至第4节侧缘的一部分均有黑色斑纹。雌虫产卵管圆锥状,长约6.5mm,其基部与腹部等长,后端狭小部分长于腹部第五节。

  卵为长椭圆形,一端稍尖,另一端较钝圆,中部弯曲,乳白色,两端近透明,长1.4—1.5mm,宽0.3—0.4mm。老熟幼虫体长15—18mm,头宽2mm,尾宽3.2mm,乳白色,圆锥状,前端小,后端大,由11节组成。

  前气门扇形,有乳突30个以上;后气门位于末端偏上方,新月形。气门板上有3个长椭圆形裂孔。蛹黄褐色,椭圆形,长9—10mm,宽约4mm。 生活史及习性 在四川、贵州、湖北等省桔区1年发生1代,以蛹在桔园土壤中越冬。

  四川江津、綦江、屏山、彭水等桔区常年于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成虫先后羽化出土。羽化盛期在4月下旬末至5月上、中旬,6月上旬至7月中旬交尾产卵。产卵盛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卵期30天左右。

  7—9月先后孵化为幼虫,7月上旬为孵化盛期,10月中旬至11月上、中旬幼虫老熟脱果,入土化蛹。化蛹盛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少数发生较晚的幼虫和蛹随果实远销,在果内越冬,至翌年1—2月老熟后脱果。脱果后20分钟便入土化蛹。老熟幼虫在水中淹没8—17小时,才陆续死亡(表4-40)。

   表4-40 柑桔大实蝇生活史 +成虫 ··卵 --幼虫 〇〇蛹 成虫羽化时由蛹壳顶端破壳钻出,初羽化的成虫体表湿润,翅未展开,肢体柔软,不久骨质化呈灰乳黄色,在表土和杂草上爬行数分钟后,开始用前足梳涮头部和口器,然后用后足蹬展翅膀。随羽化出蛹壳时间的增长,颜色逐渐加深,背部和翅脉的条纹变得明显,肢体渐硬化,展翅试飞。成虫多在9—16时羽化,12—14时为盛期,14—16时羽化的数量较少,20时至次日7时以前几乎没有成虫羽化。

  从开始羽化后的3—7天,便进入羽化高峰期,以后羽化的数量剧减。羽化出土的成虫大多在一周内不取食,要迁飞出桔园,到附近的竹林、青杠林,桃园 树林和果园以及草丛中。在有蚜虫、介壳虫、粉虱等害虫发生为害而排泄有蜜露的场所取食糖类和水解蛋白等,作为成虫的补充营养。

  糖作为成虫能量的主要来源,对其成活有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卵巢发育;而水解蛋白对促进卵巢发育、产卵极为重要。成虫多在午后活动取食,傍晚最盛。成虫多在叶背栖息,飞翔距离不远,但动作敏捷。羽化出土到飞翔时间的长短与天气有关。

  若气候干燥则需时短,反之则所需时间长。成虫羽化后飞出园外活动,在交尾产卵前很少飞回桔园内。到产卵时才重新飞回桔园。

  成虫在气温低于19℃,风速大于3级以上和雨天多不活动,而在晴朗天气,气温为26—30℃和微风条件下,则飞翔活跃。 成虫羽化后7—23天交尾,多数在12—17日,个别的在羽化后36天才能交尾。交尾多在高温低湿的晴天有微风时进行,7—19时均可发生,以12—14时为交尾盛期,此时光照强度多在8000—12000勒克斯,相对湿度在80%左右。交尾所经历的时间,最短的仅2分钟,最长的达3小时以上,平均为46.5分钟,但交尾20分钟以上才是有效的。

  有多次交尾习性。交尾1次的占60%,交尾2次的占34.6%,交尾3次的占5.5%。交尾多在叶片上进行,雄虫主动前去碰碰雌虫的头部,如果雌虫无逃避反映,雄虫便爬到雌虫的腹背上,转180度,使头尾方向一致,然后用前足抱住雌虫的腹基,用中足抓住树叶或抱住雌虫腹部,后足胫节内弯向上钩住雌虫的产卵管,腹部末端向下弯曲,接触雌虫产卵管端部,经数次探试后,雄虫的阳具方能插入产卵管内交尾。

  当雄虫后足钩住雌虫产卵管时,雌虫后足乱蹬,直到阳具插入产卵管内后方能平息。若交尾时受惊吓,雌虫可负雄虫飞逃,或立即解脱交尾。 交尾的温度多在19—34℃�。

  

柑橘大实蝇有哪些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在四川、重庆,越冬蛹于翌年4月下旬开始羽化出土,4月底至5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

 

  成虫活动期可持续到9月底。

  雌成虫产卵盛期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卵期约1个月。幼虫于7月中旬开始孵化,9月上旬为孵化盛期,幼虫蜕皮2次。10月中旬到11月上中旬老熟幼虫随落果入土化蛹、越冬,化蛹盛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极少数迟发的幼虫和蛹能随果实运输,在果内越冬,到次年1、2月份老熟后从被害果中脱落,入土化蛹。

  蛹期通常117~181天。 越冬蛹于3月下旬地温达15℃以上时开始变化,4月下旬气温上升到19~20℃开始羽化出土,成虫羽化出土多在9~12时,特别是雨后天晴气温较高的时候羽化最盛。成虫羽化出土后常群集在橘园附近的青杠林和竹林内,取食蚜虫等分泌的蜜露作为补充营养。

  成虫羽化后20余日开始交尾,交尾后约15日开始产卵。卵产于柑橘类植物的幼果内,产卵部位及受害点症状随柑橘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在甜橙上卵产于果脐和果腰之间,产卵处呈乳状突起,在红橘上卵产于近脐部,产卵处呈黑色圆点,或色稍深。

  在柚子上卵产于果蒂处,产卵处呈圆形或椭圆形内陷的褐色小孔,有黑色斑纹,柠檬也有黑色斑纹。被害果均有未熟先黄、黄中带红的现象,在柑橘果实上色前易于识别。卵多产于瓤瓣中心部位,通常一果一产卵孔,少见2或3孔。

  每孔产卵2~14粒,最多可达40~70粒。 卵在果内孵化后,幼虫成群取食橘瓣,也食害种子,食完一瓣后才转食相邻瓣,共3龄。10月中下旬被害果大量脱落。幼虫老熟后随果实落地或在果实未落地前即爬出,入土化蛹、越冬。

  入土深度通常在土表下3~7厘米,以3厘米处最多。少数老熟幼虫可在果实脱落前穿孔脱出,入土化蛹。 柑橘大实蝇的发生危害与环境关系密切。一般阴山果园发生较重,在日照较短、潮湿而利于隐蔽的房前、屋后、青杠林与竹林附近的受害较重,这些地方土壤水分蒸发少,含水量适度,有利于化蛹和羽化,充足的食物都为成虫产卵前的栖息与补充营养提供了好的条件;土壤类型与柑橘大实蝇发生的关系大致为页岩风化土果园内蛹出土率高,受害重,沙土果园次之,黏土果园最轻。

以上就是花匠人为你整理的柑橘大实蝇的为害状、主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怎样(柑橘大实蝇防治有哪些),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农业百科知识,请持续关注花匠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