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怎么施肥产量高,大豆科学施肥技术措施(大豆的施肥技术)

花匠人从多个角度为你分享大豆怎么施肥产量高,大豆科学施肥技术措施(大豆的施肥技术),让你更加了解大豆怎么施肥产量高,大豆科学施肥技术措施(大豆的施肥技术),包含农业百科相关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病虫害防治、形状特征、文化等农业百科知识。

  本篇文章为你整理了关于大豆怎么施肥产量高,大豆科学施肥技术措施(大豆的施肥技术)的详细内容,包含有大豆怎么施肥产量高,大豆科学施肥技术措施 大豆种植如何施肥 大豆怎么用肥效果好 大豆施肥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助你了解大豆怎么施肥产量高,大豆科学施肥技术措施。

  *** 达到当天最大量:50000,请联系开发者***

  

大豆怎么施肥产量高,大豆科学施肥技术措施

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据研究,每生产100千克大豆种子,需吸收纯氮6.5千克、有效磷1.5千克、有效钾3.2千克,三者比例大致为4:1:2,比水稻、小麦、玉米等需肥量都大。

 

  大豆一生中依靠自身根瘤菌获取氮素量占大豆需氮总量的50%~60%。

  因此,大豆生产除施用磷、钾外,还必须施用一定数量的氮肥,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大豆不同生育阶段需肥量是有差异的。开花至鼓粒期是大豆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开花前和鼓粒后吸收养分较少。由于大豆是通过吸收土壤、肥料中所含的氮素和根瘤菌的共生固氮来满足需要的,所以在施用化学氮肥时要注意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若化肥氮施用量过多时,根瘤数减少,固氮率降低,会增加大豆生产成本。

  一般认为,在缺氮的地方,早期施氮可促进幼苗迅速生长。大豆幼苗期是需氮关建时期,播种时施用少量的氮肥能促进幼苗的生长。磷具有促进大豆根瘤发育的作用,能达到“以磷增氮“效果,在大豆生育初期磷的功能主要是促进根系生长,在开花前磷可以促进茎叶分枝等营养体的生长。

  开花时磷供应充足,可缩短生殖器官的形成过程;若磷供应不足,则会使落花落荚率显著增加。钾能促进大豆幼苗生长,使茎秆坚强抗倒伏。

  

种植大豆怎样科学施肥 怎样搞好大豆的科学施肥

1、合理的利用前茬肥大豆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作物,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和饲用价值,可榨油、生产豆制品等,其加工剩余部分可用作饲料。因大豆对土壤肥力的吸收能力较强,如果长期连作会导致土壤的肥力下降,影响大豆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在种植大豆前要合理选地,尽量避免连作,要进行合理的轮作,种植地要求含有较多的前茬肥,这样可以保证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到前茬作物留下的肥料。

 

  种植大豆的前茬作物宜选择玉米、小麦等地块,因在种植过程中施肥量较多,可在土壤中残留大量的肥料。

  如果没有合适的前茬地块,不得不种植大豆时可以进行在垄沟中种植的方法,这样在垄沟与垄台间交替种植的方法比从原垄种植的方法更利于深施肥料,也可提高肥效。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垄沟中的营养,还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施足基肥在种植前要施足基肥,以保证大豆可从土壤中获取充足的养分。大豆的基肥最好使用有机肥,有机肥作为一种完全的肥料,含有农作物生长所需的的各种元素,并且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其特点是营养全面,肥效长,对土壤有改良的作用,可提高土壤的肥力以及理化性质。

  对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机肥的种类较多,最好是农家肥,即以畜禽的粪便为主要原料经过腐熟而制成的肥料。在大豆种植过程中要施足有机肥,尤其是对一些地力较差,或者长期不施加有机肥,以及地力下降的地块,要根据实际的情况科学合理的施加有机肥,以提高地力。

  通常情况下每公顷有机肥的施加量为2000kg左右,可根据实际的地力酌情的增加。施基肥可结合深耕进行,使肥料均匀的与土壤混合,对一些已经起垄的地块,可在播种前破垄条施后再合垄。 3、测土配方施肥法在施肥前要对土壤的肥力进行测定以合理的施肥,不可盲目的施肥,要做到有的放矢。

  目前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较为科学的方法是测土配方施肥法。先将要种植地块的土壤进行收集化验,以充分了解土壤的肥力,然后再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求进行需肥量的测定,最后根据不同种类的化肥元素的含量来确定化肥的用量和比例。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了解土壤中氮、磷、钾等元素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可以做到在施肥时有针对性的调整施肥的种类和施加量,避免出现盲目施肥的现象,不但可以减少肥料的浪费,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4、巧施种肥对于大豆种子在播种前多使用根瘤菌肥拌种,这样可增加大豆根系的固氮能力,增加大豆根瘤菌的数量,同时还可以促进大豆发芽,有效的提高大豆种植产量。研究表明,对大豆在播种前进行拌种肥的处理可以提高10%左右的产量。另外,根瘤菌肥的成本相对较低,长期施用可以对种植地的土壤的理化特性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还可提高地力,对提高大豆种植的产量和质量都可起到重要的作用。种肥是在大豆播种时随种子一起施下的肥料,也可称为口肥,主要为大豆发芽出苗提供养分。

  在施种肥时要注意与种子隔开,以免肥料与种子直接接触,否则会导致种子与肥料混合出现烧种烧苗的现象,会使出苗率降低。在施种肥时要将肥料施在种子下4cm左右的深度,或者施在与种子相距6cm左右的地方,种肥深施可减少养分的流失,保证大豆苗吸收充足的养分,另外还可以延长肥效,促进大豆根系的发育和植株的生长。种肥的施加方法多采用分层施肥和机械分层深施的方法,一般上层施肥深度为7cm,底层的施肥深度为15~20cm。 5、适时追肥在大豆生长的后期易出现营养不足而影响产量和质量的现象,因此在这一阶段要根据大豆植株生产的情况及地力情况实施追肥,一般追肥分为根部追肥和叶面喷施两种。

  根部追肥主要选择在苗期和花期,苗期以追施尿素为主,主要是为了促进苗期植株的生长,一般用量为每公顷75kg左右,在实际的追肥过程中要根据地力以及大豆的生长情况酌情的增加或减少施加量。追施的时间一般在幼苗至开花期,在第一次中耕进行;花期追肥的时间一般选择在大豆植株开花后,也是以追施尿素为主,可进行垄侧开沟条施,也可在中耕除草后进行,用量一般为每公顷120kg。喷施叶面肥的主要目的是在大豆生长中后期时为其补充微量元素,通常选择的叶面肥要求为渗透性强、黏着性好,这样的肥料肥效较好。另外,在选择叶面肥时还要保证营养充足,尤其是硼、钼、锌等微量元素的含量。

  叶面肥使用的最佳时期为花荚期,一般喷施2次,中间隔7~lO天,浓度为800倍液。

  

大豆对施肥的需求大,如何搞好春大豆科学施肥

结荚期:是增产的关键时期,好的肥力能够促进开花结荚,提高单株产量。这个时期是整个生长期需肥最多,养份消耗最大的阶段,占全生育期肥料吸收量的70%以上,其中氮73.4%、磷和钾82.1%,良好的肥水条件是增产的关键。

 

  而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的一段时间内,会暂时出现幼苗的“氮素饥饿”。

  大豆开花期间是需要氮量最多的时期,此时根瘤菌固氮能力虽然很很强,但也难满足需要。大豆鼓粒期间,根瘤菌活动能力不足,也会出现缺氮现象。 开花期大豆对氮的需求达到高峰,且开发期至结荚,根瘤菌固氮量也达到高峰, 此期氮素主要由生物氮提供。自大豆臌粒后,根瘤菌固氮能力衰退,大豆生长所需的氮素,主要从土壤和叶面施氮肥获得。

  种子播下去,等到大豆进入开花时期,在给大豆追一遍化肥,每亩十斤,大豆在开花期对硼的需求很敏感,因此在大豆进入开花结荚期,最好在开花前喷撒一遍0.2%的硼酸溶液+天达2116,这样就提高了大豆的结荚和坐果。 施肥要做到氮磷钾肥大量元素和硼钼等微量元素合理搭配,迟效,速效肥并用。基肥施用有机肥是大豆增产的关键措施。

  在农作地上可在前庄粮食作物上施用有机肥,而大豆则可利用期后效,有利于结瘤固氮,提高大豆产量。 在大豆植株吸收方面来说,具体也需要按照实际情况来安排,有条件的可以测土配方施肥来安排施肥量,而且根据一些资料显示,为大豆补充一些微量元素(硼、钙、钼、铁肥等)能有效提高大豆的产量问题。以磷为主,氮素化肥为辅。

  

大豆种植的一些科学知识

驻村见思32:尝试普及种植技术 一兴起推广种植技术的念头,就涌现出去年调研的一个案例。 一名老伯在准备种大豆。

 

  他选的地是靠近路边零星地。

   我走过去,问道:“老乡,你这是要种黄豆呀” 他答道:“就是种点黄豆,自己吃。” 我:“那这点地要施好多斤肥料,能收好多斤豆子” 他:“那你就不懂了吧,你们城里来的,不晓得那门种地。点黄豆根本不用施肥,根上就能产生肥料。” 他这一说就把我说蒙了。

  回想以前家里种植大豆,确实也没有使用肥料,根瘤菌就能产生肥料,所以被认为是一个旱涝保收的种植。 最近看了一些技术资料,才发现这里面有很多需要纠正的误区: 1.大豆的种植,不用施氮肥,因为根瘤菌能固氮。但其他肥料,比如钾肥、磷肥等,是应该施用的。

  比如,有一则资料上显示 要想大豆获得好的产量,一般1000平方米施尿素10-12斤,磷酸二铵40斤左右,硫酸钾40斤左右。施入上述化肥,能够生产出大豆7500斤,管理得当,可达到8000斤以上。 2.大豆也需要管理,而不是随便一块地,春种就能秋收。

  种植的密度、轮作、病虫害防治等等,都有很多讲究。比如,在 确定每亩应保株数的前提下,提倡均匀种植,不提倡双株或朵豆种植 ; 连续种植大豆虫害加重,主要是大豆线虫、蛴螬、地老虎等虫害 等等。 3.也想清楚了为什么认为“大豆旱涝保收”却只用薄地、山地,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合理的管理,导致种植收成达不到预期。

   希望这些能帮助到推广啦。

  

大豆科学什么时候不是cscd核心吗

《大豆科学》(双月刊)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豆专业领域学术性期刊,于1982年由我国大豆知名专家王金陵和王连铮组织创办。主要刊登有关大豆遗传育种、品种资源、生理生态、耕作栽培、植物保护、营养肥料、生物技术、食品加工、药用功能及工业用途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科研报告、研究简报、国内外研究述评、学术活动简讯和新品种介绍等。

 

  自创刊以来,深受大豆科学研究、生产的科技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师生和具有同等水平的专业人士的支持与欢迎。

  目前已被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JC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知识源总库-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美国《化学文摘》和美国《生物学文摘》等多家国内外全文及文摘数据库收录。并从1992年起连续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读者对象是从事大豆科学研究、生产的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和具有同等水平的专业人士。

  

在东北地区,怎样科学种植大豆

1.大豆高产的土壤条件 土壤条件是大豆高产的基础。土壤水分状况、养分状况及土壤的一些物理性状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子。

 

   大豆种子萌发需要的水分较谷类作物多。

  大豆的幼根较柔嫩,含水量大,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才能促进幼根向纵深伸长。植株主根可达1米左右,侧根平行扩展可达0.5米左右。土壤水分不足时,会影响其纵向和横向扩展生长。 大豆根对土壤中氧气变化很敏感。

  在缺氧条件下,根生长量明显减少。因此,土壤水分含量适度、耕层深厚、松紧适度,就可提供良好的水分含量和通气条件,会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在土壤学中,以土壤紧实度作为土壤耕作层水分、通气的物理性状指标,一般以容重来表示 (每立方厘米干土的克数)。

  大豆的适宜土壤容量为1.0~1.4。壤土对大豆生长最为适宜,粘砂壤土、粘壤土和砂壤土也能正常生长;砂土和粘土,持水力弱或通气差,不利于生长。 2.整地技术 种植大豆可采用平翻、垄作、耙茬、深松等整地技术。

   (1)平翻 多在北方一年一熟的春大豆地区应用。通过耕翻,土壤熟化加速,有利于养分的充分利用。创造一定深度的疏松耕层,翻埋农肥、残茬、病虫、杂草等,为提高播种质量和出苗创造条件。

   翻地时间因前作而不同,有时也因气候条件限制有所变化。麦茬实行伏翻,应在8月翻完,最迟不可超过9月上旬。黑土耕深25~35厘米;黄土、白浆土、轻碱土或土层薄或下层土壤含有害物质翻深不宜超过肥土层。伏翻后,在秋季待土壤充分接纳雨水后耙细耪平。

  玉米茬、谷子茬和高粱茬进行秋翻。秋翻时间短促,一旦多雨,则无法进行,只能待翌年春翻。秋翻应在结冰前结束,深度可达20~25厘米。秋翻地应在耕后立即耙耪,在次年春播前再次耙平并镇压,防止跑墒。

  春翻应在土壤“返浆”前进行,耕深15厘米为宜。 一般来讲,伏翻好于秋翻,有利土壤积蓄雨水;秋翻好于春翻,防止春播前水分过多丧失。但如果秋翻不适时,水分过多,形成大土块,效果反而不如春翻。 (2)垄作 是东北地区常用的传统耕作方法;耕翻后作垄,能提高地温,加深耕作层,增强排涝抗旱力。

  前作为玉米、高粱或谷子,以原垄越冬,早春解冻前,用重耪子耪碎茬管,然后垄翻扣种,垄翻后及时用木滚子镇压垄台,防止跑墒。 (3)耙茬 东北春大豆区和黄淮流域夏大豆区均有采用。耙茬是平播大豆的浅耕方法。

  此法可防止过多耕翻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并可减少深耕机械作业费用。 东北春大豆区,耙茬浅耕主要用于前作为小麦的地块。小麦收后,用双列圆盘耙灭茬,对角耙两遍,翌年播前再耪一遍,即可播种。

   黄淮流域夏大豆区,前作冬小麦收后,先撒施底肥,随即用圆盘耙灭茬2~3遍,耙深15~20厘米,然后用畜力轻型钉齿耙浅耙一遍,耙细、耙平后播种。 (4)深松 深松耕法采用机械化作业,方法多样,机动灵活,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耕法。黑龙江省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农场,大豆种植区80%以上已经采用。利用深松铲,耕松土壤而不翻转土层,实行间隔深松,打破平翻耕法或垄作耕法的犁底层,形成虚实并存的耕层结构。

  垄底深松深度一般15~20厘米,不宜过深,垄沟深松可稍深,一般可达30厘米。同时,以深松为手段还可同时完成追肥、除草、培土等作业。

以上就是花匠人为你整理的大豆怎么施肥产量高,大豆科学施肥技术措施(大豆的施肥技术),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农业百科知识,请持续关注花匠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