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春季多发疾病的防控(奶牛疾病防治)

花匠人从多个角度为你分享奶牛春季多发疾病的防控(奶牛疾病防治),让你更加了解奶牛春季多发疾病的防控(奶牛疾病防治),包含农业百科相关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病虫害防治、形状特征、文化等农业百科知识。

  本篇文章为你整理了关于奶牛春季多发疾病的防控(奶牛疾病防治)的详细内容,包含有奶牛春季多发疾病的防控 奶牛常见病综合防治技术 奶牛疾病预防 奶牛的疫病防治,希望能帮助你了解奶牛春季多发疾病的防控。

  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各种微生物开始繁盛,也是奶牛疾病多发的季节。奶牛场应加强对奶牛的管理,熟悉春季多发疾病的临床特点,加强疫病的预防,确保奶牛健康稳定生产。在春季,奶牛有以下疾病:

  第一,口蹄疫。口蹄疫的潜伏期为2-5天,一般导致奶牛很少产奶或不产奶。奶牛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体温升高,食欲不振,无精打采。同时在舌头、蹄子、乳房、鼻子、嘴巴上出现水泡,水泡刺破后甚至出现溃烂的斑点。严重时会导致牛蹄出血、脱落、跛行,甚至持续无法站立直至死亡。乳牛幼仔不会出现水泡,但会出现肠胃炎、便溏,甚至诱发急性心肌炎,导致急性死亡。

  如果养牛场发生口蹄疫,要做好以下几点:(1)及时报告疫情。当口蹄疫发生时,坚持& quot早期发现,严密封锁,小范围及时根除& quot。(2)严格封锁疫点,扑杀病牛和同群牛,及时清除疫源,对扑杀的病牛和同群牛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牛舍、用具、饲料、饮用水、场地、道路进行彻底消毒。(3)病牛和未感染牛必须严格分开,饲养人员、工具和饲料运输车辆也必须严格分开。(4)给健康牛注射紧急预防疫苗。接种疫苗要从远离疫点的牛棚开始,然后到疫点方向的牛棚。

  在对症治疗方面,可用3%生理盐水冲洗溃疡或水疱的病变部位,可用蜂蜜或碘甘油护理溃疡部位;用0.1%的高锰酸钾水或醋水洗牛& # 039;口完全;将碘甘油溶液(5份5%碘酊和1份甘油,混合均匀)涂于嘴角和鼻端,将鱼脂软膏涂于乳房或蹄溃疡处消炎;如果情况较轻,可以用中药治疗。对于口蹄疫,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预防接种,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消毒工作。

  第二,流感。临床症状为突然发病,病牛体温升至41 ~ 42,鼻内镜干燥,咳嗽,流鼻涕,流涎,结膜潮红肿胀,精神抑郁,不愿活动,地上爬起困难,跛行,食欲减退或停止,粪尿少干,奶牛产奶量迅速下降。30%安乃近注射液或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20毫升,青霉素500万~ 800万国际单位,链霉素3 ~ 5克,混合肌注,每日2次,连用2 ~ 3天。中药治疗:金银花、野菊花、防风、干姜、连翘、柴胡、黄芩、陈皮、牛蒡、甘草各30-50克,煎服,每日1次,连服2-3天。预防措施是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牛舍保温;定期用10% ~ 20%生石灰水或2% ~ 3%苛性钠水消毒。用上述中药治疗的剂量减半用于预防。

  第三,传染性牛胸膜肺炎。临床症状为发病初期乏力、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干咳、血涕、皮肉下垂、小腹水肿、流涎、流泪、腹泻、红眼、呼吸困难、粘膜发绀,常因窒息或虚脱而死亡。治疗:可使用头孢噻呋,剂量为每100kg体重0.3g,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注射,每日1次,共3次。多西环素,每100公斤体重0.5克,注射到不同区域的深层肌肉,每天一次,共5天。预防措施:加强圈舍卫生。对疑似患病的牛采取血液,做补体结合试验。证实为阳性后,接种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弱毒疫苗。

  第四,瘤胃积食。病牛临床症状为驼背呻吟,流涎磨牙,转身照看腹部,后肢踢腹,反刍、嗳气减少甚至停止,常做排便姿势,但排便困难,粪便少而干,呈球形,腹围增大,左胃瘤胃坚实,用手按压会留下明显压痕。治疗:可一次服生理盐水2 ~ 5升,一日三次;硫酸镁或硫酸钠500-800克,鱼脂15-20克,清水5公斤,混合一次服用;腹泻后,用马钱子酊15 ~ 20毫升,龙胆草酊50毫升,加温水适量,一次。以上治疗方法可配合瘤胃按摩、牵引运动、皮下注射0.15 g毛果芸香碱,效果会更好。中药可用大黄120克、芒硝150克、枳实50克、厚朴100克、黄芩50克、山楂100克、乌梅100克、火麻仁100克、莱菔子100克、木香40克,煎服3-5天。

  五、蹄腐。牛棚或操场冬天留下的粪便很难清除,长时间浸泡导致蹄病。这时候要注意环境的清洁消毒,防患于未然。另外要注意修蹄和护肢,牛的蹄浴可以用3.5%的硫酸铜或福尔马林。如果发生蹄病,要修复,局部炎症要减轻。如有外伤,应切除受损组织,应用高锰酸钾包扎。

  六、寄生虫病。确保牛干净,用2%敌百虫溶液擦拭患处。皮下注射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对于怀孕的奶牛,养殖户可以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吡喹酮驱虫,对怀孕的奶牛副作用很小。如有疥疮,可用敌百虫溶液擦患处,可用烟草头或废机油擦患处。

以上就是花匠人为你整理的奶牛春季多发疾病的防控(奶牛疾病防治),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农业百科知识,请持续关注花匠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