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婆的简介(黄道婆窗帘)

花匠人从多个角度为你分享黄道婆的简介(黄道婆窗帘),让你更加了解黄道婆的简介(黄道婆窗帘),包含农业百科相关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病虫害防治、形状特征、文化等农业百科知识。

  本篇文章为你整理了关于黄道婆的简介(黄道婆窗帘)的详细内容,包含有黄道婆的简介 黄道婆的简介生平 黄道婆的简介200字 黄道婆的简介20字,希望能帮助你了解黄道婆的简介。

  

黄道婆的简介

黄道婆(1245 ~ 1330年),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

 

  黄道婆出生在松江府乌泥泾一带,也就是现在的徐汇华泾镇。

  黄道婆年轻时流落到海南岛崖州一带谋生,在那里学会了纺纱织布技术。

  30年后她返回故里,将学到的“错纱、配色、综线、絜花”等织造技术带回故乡把所有的棉纺织加工技术教给当地人们,使松江织布驰名大江南北,松江府一度成为中国棉纺织业的中心。

  在棉纺织业发展起来之前,丝与麻是古人们最常使用的两种布料,可丝绸大多为达官贵人所使用的,古代劳动人民使用麻布较多。那时候,棉布可是一种稀罕的材料,如果想穿棉做的衣服,唯有通过丝绸之路从国外或者海南、云南、新疆等边疆地区买卖而来。

  而黄道婆穿着自己纺织并缝制的棉布衣回到家乡,将棉纺织技术带回故土,极大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随着棉纺织业的发展,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黄道婆的美名也由此传遍了四方。

  扩展资料:

  黄道婆对于中国的纺织业发展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因此人们为了纪念她,在她死后,大家举行了隆重的公葬,并且在乌泥泾镇替她修建祠堂,叫先棉祠。

  以后其他许多地方也先后为她修建祠堂(原上海县港口镇建有黄母祠)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对这位棉纺织业的先驱者的感激和怀念。

  解放后,上海人民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劳动妇女,新中国成立后,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重修了黄道婆的坟墓,种了树,建了墓园。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供后人瞻仰。

  

黄道婆简介

黄道婆(1245—1330年)元代棉纺织家。又名黄婆,黄母。

 

  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华泾镇)人。

  出身贫苦,少年受封建家庭压迫流落崖州(今海南岛),以道观为家,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并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6)重返故乡,在松江府以东的乌泥泾镇,教人制棉,传授和推广“捍(搅车,即轧棉机)、弹(弹棉弓)、纺(纺车)、织(织机)之具和“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她所织的被褥巾带,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由于乌泥泾和松江一带人民迅速掌握了先进的织造技术,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广传于大江南北”。

  当时的太仓、上海等县都加以仿效。棉纺织品五光十色,呈现了空前盛况。黄道婆去世以后,松江府曾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

  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称。1330年卒。松江人民感念她的恩德,在顺帝至元二年(1336),为她立祠,岁时享祀。

  后因战乱,祠被毁。至正二十二年(1362)乡人张守中重建并请王逢作诗纪念。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张之象塑其像于宁国寺。

  清嘉庆年间,上海城内渡鹤楼西北小巷,立有小庙。黄道婆墓在上海县华泾镇北面的东湾村,于1957年重新修建并立有石碑。上海的南市区曾有先棉祠,建黄道婆禅院。上海豫院内,有清咸丰时作为布业公所的跋织亭,供奉黄道婆为始祖。

  在黄道婆的故乡乌泥泾,至今还传颂着:“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的歌谣。

  

黄道婆的生平介绍有哪些

南宋时期的纺织专家,她出生于松江乌泥泾(今上海华泾)的一个贫苦家庭,从小被卖作童养媳,由于不堪忍受凌辱而出逃,流落到海南岛的崖州。在那里她向黎族人民学会了先进的棉织技术。

 

  13世纪末她回到故乡,在黎族人民棉织技术的基础上,制造了新的“捍弹纺织”的棉织工具,创制了一种搅剥棉籽用的车,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当地的生产效率。

  她还研究了“错纱配色”技术和增强棉花弹力、去除杂质的技术,并把黎族人民织提花被的技术传给人们,使得当地的纺织工艺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从此以后,原本生产落后的松江变成了先进的棉纺织中心。黄道婆对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你问一下黄道婆的简介是什么呀

黄道婆(1245 ~ 1330年),又名黄婆或黄母,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人。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

 

  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

  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1]黄道婆出身贫苦,少年受封建家庭压迫流落崖州(今海南岛),以道观为家,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并师从黎族人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2]中文名黄道婆(黄氏)别名黄婆、黄母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松江府乌泥泾(今上海徐汇区华泾镇)生平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6)重返故乡,在松江府以东的乌泥泾镇,教人制棉,传授和推广“捍(搅车,即轧棉机)、弹(弹棉弓)、纺(纺车)、织(织机)之具和“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她所织的被褥巾带,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

  由于乌泥泾和松江一带人民迅速掌握了先进的织造技术,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广传于大江南北”。当时的太仓、上海等县都加以仿效。棉纺织品色泽繁多,呈现出空前的盛况。

  黄道婆去世以后,松江府曾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称。1330年卒。松江人民感念她的恩德,在顺帝至元二年(1336),为她立祠,岁时享祀。

  后因战乱,祠被毁。至正二十二年(1362)乡人张守中重建并请王逢作诗纪念。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张之象塑其像于宁国寺。

  清嘉庆年间,上海城内渡鹤楼西北小巷,立有小庙。黄道婆墓在上海县华泾镇北面的东湾村,于1957年重新修建并立有石碑。上海的南市区曾有先棉祠,建黄道婆禅院。上海豫院内,有清咸丰时作为布业公所的跋织亭,供奉黄道婆为始祖。

  在黄道婆的故乡乌泥泾,还有上海,至今还传颂着:“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的民谣。

以上就是花匠人为你整理的黄道婆的简介(黄道婆窗帘),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农业百科知识,请持续关注花匠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