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小杂鱼养殖和鱼苗(野生淡水小杂鱼品种)(淡水小杂鱼大全)

花匠人从多个角度为你分享淡水小杂鱼养殖和鱼苗(野生淡水小杂鱼品种)(淡水小杂鱼大全),让你更加了解淡水小杂鱼养殖和鱼苗(野生淡水小杂鱼品种)(淡水小杂鱼大全),包含农业百科相关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病虫害防治、形状特征、文化等农业百科知识。

  本篇文章为你整理了关于淡水小杂鱼养殖和鱼苗(野生淡水小杂鱼品种)(淡水小杂鱼大全)的详细内容,包含有淡水小杂鱼养殖和鱼苗(野生淡水小杂鱼品种) 淡水小杂鱼种类图集 常见淡水小杂鱼图介绍 淡水鱼小杂鱼大全,希望能帮助你了解淡水小杂鱼养殖和鱼苗(野生淡水小杂鱼品种)。

  *** 达到当天最大量:50000,请联系开发者***

  

1. 野生淡水小杂鱼品种

 

   白条鱼。

   从各地钓鱼给它取名“餐条子”这个外号,就看得出来对它并没有什么好感。这种小杂鱼的学名叫白条鱼,可是需要注意和它长得很像的鱼有很多,比如马口鱼、翘嘴鱼等。但是白条鱼的个头比它们要小很多,而且名声也要差远了。像现在马口鱼、翘嘴鱼是钓友们最喜欢钓的鱼,而白条鱼就被他们恨之入骨了。这可不是因为白条鱼长得不大,大家嫌弃它没什么肉。而是因为这种鱼就如同苍蝇一样,一旦遇到了就非常的麻烦,无论你用什么方法都很难将它们赶走。

  

2. 常见淡水小杂鱼图鉴

 

   淡水小杂鱼有麦穗鱼、餐条、鳑鲏、马口鱼、食蚊鱼、银飘鱼、四川华鳊、泥鳅、鲫鱼等种类。

   以麦穗鱼为例,麦穗鱼一般在野外地区的江河、湖泊、池塘浅水区较为常见,它主要以水里的浮游生物为食。麦穗鱼在我国大部分水域均有分布,但在静水水域和透明度不高的水域中要多一点。

  

3. 野生淡水小杂鱼品种大全

 

   云南鱼种类丰富,特有种类多,被誉为“淡水鱼类物种基因库”。全省有鱼类629种,其中土著鱼类有594种,占我国淡水鱼类种数的39.93%,居全国之首。现对部分鱼类种质资源作简要介绍,以供读者参考。

   1.滇池金线鲃。鲤科鲃亚科金线鲃属,头背部及侧线上下有不规则的黑色斑块,俗称金线鱼、波罗鱼,是云南“六大名鱼”之一,分布于滇池流域。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水生动物,极度濒危种。2007年人工繁殖成功,自2009年以来,共向滇池流域投放鱼苗350万余尾,在滇池入湖支流盘龙江形成一个稳定种群。

   2.软鳍新光唇鱼。鲤科鲃亚科新光唇鱼属,俗称豹子鱼、花鱼,属杂食性鱼类,具有较高的观赏及经济价值,观赏鱼市场称黄金吉罗,主要分布于元江、李仙江。近年来,野生种群数量下降明显。2009年人工繁殖成功,可年产鱼苗种近千万尾,近4年内共向红河流域投放鱼苗20万余尾。

   3.鱇浪白鱼。鲤科鲌亚科白鱼属,体细圆呈银白色,背部较暗,鳍为灰白色,俗称抗浪鱼,是云南“六大名鱼”之一,分布于抚仙湖。喜栖息于水质新鲜、含氧量较高的水域环境,为中上层鱼类,活动于开阔水面。20世纪90年代经人工驯养繁殖,成功挽救了该濒危物种。截至目前,共增殖放流鱼苗1000万余尾。

   4.云南光唇鱼。鲤科鲃亚科光唇鱼属,体长、侧扁,背缘轮廓弧度大于腹缘,俗称马鱼。分布于金沙江、南盘江及附属湖泊。为中下层定居性鱼类,在江河湖泊中均能生活,喜居清水环境。食性杂,以丝状藻为主,水草次之,兼食动物性饵料。2013年实现规模化人工繁殖,2017年起累计开展增殖放流鱼苗80万尾。

   5.暗色唇鲮。鲤科野鲮亚科唇鲮属,体较细长、少侧扁、肥厚,头楔形,吻圆钝向前突出,俗称猪嘴鱼。主要分布于南盘江、元江及李仙江。喜栖息于山区江河支流,生活于岩洞水底,啃食岩石上的青苔、藻类、植物碎屑、泥中腐殖质等。2011年人工繁殖成功,已向元江、南盘江等水域增殖放流鱼苗20万余尾。

   6.昆明裂腹鱼。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体延长、稍侧扁,背腹缘均隆起,腹部圆,吻钝圆,口下位,身体背面及侧面被细鳞,背呈蓝灰色,腹面银白色,属于冷水性底层刮食性鱼类,主要分布于金沙江、乌江。2012年人工繁殖成功,截至目前,已向金沙江等水域增殖放流鱼苗20万余尾。

  

4. 野生淡水鱼小杂鱼种类

 

   、瓦埠湖银鱼

   银鱼,俗称面丈鱼、炮仗鱼、帅鱼、面条鱼、冰鱼、玻璃鱼等。因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银而得名。银鱼是极富钙质、高蛋白、低脂肪食的鱼类,基本没有大鱼刺,适宜小孩子食用。银鱼营养十分丰富,但对于水质的要求极高,在中国也仅仅是四大淡水湖有一些。而这其中,又以寿县瓦埠湖的银鱼为最上品。

   2、松江鲈鱼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这首诗道出了鲈鱼的美味。中国人吃松江鲈鱼已有近二千年历史,不同于普通的鲈鱼,松江的鲈鱼有四腮,相当罕见。而且松江鲈鱼巨口细鳞,鳍棘坚硬。其肉嫩而肥,鲜而无腥,没有细毛刺,滋味鲜美绝伦,是野生鱼类中最鲜美的一种。据说唯有松江北门秀野桥下之鲈鱼为最佳。

   3、黄河鲤鱼

   黄河鲤,自古就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洛鲤伊鲂,贵如牛羊”之说,向为食之上品。黄河鲤还以其肉质细嫩鲜美,金鳞赤尾、体型梭长的优美形态,驰名中外,是宝贵的鱼类资源。而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几乎是家喻户晓。“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便是形容鲤鱼的姿态的。

   4、长江鲥鱼

   鲥鱼为溯河产卵的洄游性鱼类,因每年定时初夏时候入江,其他时间不出现,因此得名。产于中国长江下游,以当涂至采石一带横江鲥鱼味道最佳,素誉为江南水中珍品,古为纳贡之物,为中国珍稀名贵经济鱼类,鲥鱼与河豚、刀鱼齐名,素称“长江三鲜”。

  

5. 淡水野生小杂鱼种类

 

   溪水石斑鱼。

   又叫光唇鱼,石坚子,生长在南方山区的山涧小溪的石缝中,或者是深水谭的底部,鱼体外表呈灰色色,带有明显的黑色花斑。嘴巴两边各长有一根胡须,鱼体成熟后体长介于12~16公分左右,重约50克,一般很难超过50克的个体。以溪流中的石虫,小型水生动物和微生物为主食,属荤吃性鱼类。

   溪水石斑鱼喜欢成群结队,属于上层鱼类。最大的特点就是贪吃,其外形美观,体格健壮,抗病能力强,喜欢跳跃。喜欢群居三五成群集体活动,平常喜欢生活在水表层,活动水深1米以内,也会进入深水区觅食,冬天进入深水区越冬。

  

6. 野生淡水小杂鱼品种有哪些

 

   这些野塘里生长繁殖的绝大多数是野杂鱼,如麦穗鱼、鲫鱼、罗汉鱼、塘鳢鱼、餐鲦、鲌鱼、黄鳝、泥鳅、乌鳢鱼等,除了常年不干涸的野塘可能有大乌鳢外,一般鱼的个体都较小,大约有1~2两重。

   南方野塘有些通江、河、湖、泊的,除有以上各种野杂鱼外,还常有鲤鱼、黄颡鱼、鲇鱼、鳜鱼、鳗鲡等,野生鱼类资源比北方野塘的鱼种丰富得多。因此,南方的钓鱼爱好者经常在野塘垂钓。

   北方平原地区的野塘,多数是挖砂石取土或烧砖瓦取土残留的砂石坑、窑坑,多为不规则的小坑,一般不和河道相通,春夏有水,冬季干涸。在这些野塘里生长繁殖的野杂鱼多数是野生的鲫鱼,鲤鱼、草鱼极少,但肉食性鲇鱼、乌鳢却有一定的数量。

   南方水库鱼的话一般应该是罗非最多,再就是鲤鱼、青鱼、草鱼,其他的品种像翘嘴、赤眼鳟、鳜鱼。

   北方水库一般就是鲫鱼 鲤鱼 草根 胖头鱼 花鲢鱼 嘎牙鱼 黑鱼 这是咱北方鱼肉市场最常见的鱼种 其中以鲫鱼 鲤鱼 最好养 死水养鱼最好 也好繁殖 注意池塘的容积和深度 买鱼苗的地方会告诉你按比例投放多少 还得有暴氧设施 冬天得砸冰窟窿 24小时不离人 不然会有偷鱼的 还有 池塘少于1米五 养不了鱼 冬天冻实心了 买鱼苗必须注意好的品种

  

7. 野生淡水小杂鱼品种图片

 

   是小杂鱼,没有什么品种,有也是无名品种多。

  

8. 野生淡水小杂鱼品种介绍

 

   一、麦穗鱼

   野外地区的江河、湖泊、池塘的浅水区十分常见,食性较杂,主要以水里的浮游生物作为食物。在我国大部分自然水域均有分布,但具体来说,在静水水域和水的透明度不高的水域中的麦穗鱼要多一点,而水流较急又深的水域少有麦穗鱼。

   尤其是水中水草比较多池塘,麦穗鱼是多不甚数,如果你用雾化性比较好的面饵在这些地方钓鱼时,麦穗鱼群一来,基本只剩一只空钩到底,当然也有可能钩到一两只麦穗鱼。

   二、餐条

   餐条,学名鲦鱼的小型鱼种,群居型小杂鱼。体长一般不超过十六、七厘米,嘴微翘,鳞极细,全身银白色。淡水中比较常见,一般多以藻类、高等植物的碎屑作为主要食物,当然也吃水下的小螺、小贝等甲壳动物和昆虫。因此当你用蚯蚓、红虫在野外施钓的时候,腥味一散发出去,餐条鱼群就呼啦一下围了过来,想要钓大鱼,等你钩饵到底在说吧。

   三、鳑鲏

   鳑鲏,色泽鲜艳,模样好看,是常见的一种淡水小型鱼类,一般体长40~50毫米。鳑鲏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淡水水域,尤其喜欢在水草丛密的浅水处扎堆群居。鳑鲏主要以硅藻及其他藻类、碎屑作为是食物,但也吃一些浮游生物和小型甲壳动物。在水草丛密水质良好的湖泊施钓时,经常会有鳑鲏闹钩,雾化性不错的饵料一下水,便被鳑鲏啄的一干二净。

   四、马口鱼

   马口鱼也叫桃花鱼,在我国的各大水系均有分布,主要生活在山涧溪流中,尤其是在水流较急的浅滩,底质为砂石的小溪或江河支流中较为常见。马口鱼喜欢群居行动,性格凶猛,主要以小鱼、水生昆虫作为食物,如果你用蚯蚓和红虫装钩在这些地方施钓,没等钩饵沉底,直接被马口鱼吃的一干二净。不过野外水域的鱼儿普遍偏小,所以在溪流、江河里钓上一条50克以上的马口鱼也算不错了。

   五、食蚊鱼

   食蚊鱼又称柳条鱼,是我国自北美引进本土的外来鱼种。最初是为了治理本土蚊虫灾害大量放养,如今因为适应性强又缺乏敌人,对本土水域的小型鱼种生存带来极大的威胁性。食蚊鱼的天性凶猛,尤其雄鱼极具攻击性,经常攻击其他鱼类,不仅撕扯它们的鳍,还会杀死体型相当的本地鱼种。

   根据研究人员的观察,食蚊鱼不仅吃蚊虫的幼虫,还吃当鱼卵、水生昆虫和甲壳动物,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很大的破坏性,并且最关键的是,食蚊鱼吃蚊虫幼虫和本地一些鱼吃蚊虫幼虫的效率是差不多的,因此目前食蚊鱼已是广受人诟病。

   当然对于我们钓鱼人而言,食蚊鱼的危害性主要是在我们用蚯蚓、红虫钓鱼的时候,钩饵一下水,食蚊鱼便闻味而来,大朵快颐。

   六、银飘鱼

   银飘鱼是江河、湖泊中常见的小型鱼类,不论静水、流水都能生活,喜欢漂泊于浅水地区,行动迅速,经常成群地在水面上来往漂游,故有飘鱼之称。在我国的分布极广,辽河、长江、钱塘江、闽江、韩江、珠江、元江等水系均有分布。它的特征是一年生鱼类,很少能够活到第二年、第三年,一年体长可达10厘米左右。

   银飘鱼的主要食物是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昆虫等,也吃一些藻类和植物碎屑。在自然环境下的分布资源是比较少的,但是由于繁殖力强大,产卵众多,其实每一年都能见到。

   七、四川华鳊

   四川华鳊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中上游地区,是我国的特有物种,体型小,一般为6厘米-10厘米左右。在长江中上游地区钓鱼的钓友们可能会经常遇到。

   八、泥鳅

   泥鳅,南方人都知道的小杂鱼,夏天十分嚣张,拿红虫、蚯蚓做饵往水里一丢基本都能钓到这玩意。主要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适应性较强,可在含腐殖质很丰富的环境内生活。它和其他鱼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可以用肠壁呼吸,哪怕是炎夏水中溶氧低的时候,依然有着不错的食欲。喜欢钓泥鳅的可以在夏天天气闷热的时候,用红虫蚯蚓挂钩浮钓。

   九、鲫鱼

   野外的鲫鱼和坑塘的鲫鱼虽然是同一品种,但吃的东西可不一样,因此野外的鲫鱼个子一般很小。尤其是鲫鱼繁殖期刚过没多久,一大批的小鲫鱼在水中嗷嗷待辅,此时钓友们钓鱼基本都能遇到小鲫鱼闹窝。

  

9. 淡水河小杂鱼种类

 

   【锯缘青蟹池塘养殖技术】

   青蟹的学名为锯缘青蟹,俗称虫寻、蝤蛑。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派,梭子蟹科,青蟹属,是我国珍贵的水产品之一。其肉味鲜美独特,营养极为丰富,素称酒席上之佳肴,食用药用价值高,尤其是交配后性腺成熟的雌性蟹(红虫寻、高蟹)有海中人参之美誉,是产妇、老幼和身体虚弱者的高级滋补品,蟹壳可制成甲壳素,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原料。青蟹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等省沿海,尤以浙江、福建、广东三省为多。国外主要分布在日本、越南、泰国、菲律宾、新西兰、美国、印度洋、红海和南非等沿海水域。

   青蟹喜栖息、生活在江河溪海汇集口,海淡水缓冲交换的内湾--潮间带泥滩与泥砂质的涂地上。青蟹是游泳、爬行、掘洞型蟹类,一般白天多潜穴而居,夜间出穴(洞)进行四处觅食。青蟹以肉食性为主,喜欢寻食小杂贝、小杂螺、小杂鱼、小杂虾及小杂蟹等。青蟹又是广盐性的海产蟹,其养殖的适宜盐度为7‰~33‰,最适是10‰~20‰,适温范围6℃~35℃,最适生长水温18℃~25℃,此时青蟹的活动力强,食欲旺盛,而它的耐干露能力也极强,一只健康青蟹离开水后,鳃腔内只要留有极少量的水份,能保持鳃丝湿润,便可以存活数天。青蟹的一生要经过13次蜕壳(其中,幼体变态蜕壳6次,生长蜕壳6次,生殖蜕壳1次),总之,青蟹的变态发育和整个生长生活过程中,始终伴随着蜕壳而进行。一般春季(4月份~5月份)放养的6期~8期幼蟹到夏季(7月份~8月份),养殖三个半月至四个月,每只蟹的体重就能达到200克~250克,若是秋季(9月~10份)放养的幼蟹需经越冬,养殖到次年的5月份~6月份,也可达到商品规格。

   根据全国沿海各地多年来的生产实践,采取的养殖生产方式日趋多样化,有建蟹池(塘)单养的,也有围塘混养、滩涂低坝高网养,设椿设竿吊笼养、水泥池子养殖等等,均取得不同程度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单就青蟹池塘养殖技术进行叙述。

   一、蟹池建造

   1.场地选择养殖青蟹池(塘)应选建在周围无工农业生产废水、无有毒物质、无农药及生活污水污染,海水清新、水体交换自净力强、理化因子稳定、潮差大、内湾风平浪静,有一定量陆源淡水注入的高中潮区,海水比重在1.007~1.021之间,pH值7.8~8.5之间,水温在10℃~30℃以内,透明度20厘米~30厘米,化学耗氧量4毫克/升~17.6毫克/升,铜离子浓度不超过0.488毫克/升。

   2.池滩底质蟹池滩涂地的土质好坏,既关系到青蟹的潜伏栖息,又直接影响着建池堤坝的牢固度,所以应选择保水、不渗漏,保粘固性高,不易塌陷的均质土涂地为宜。

   3.池塘面积单养青蟹的池塘面积以3亩~5亩为佳,虾蟹类混养的池塘为10亩~20亩之间较合适。若对面积过大的养殖池塘,则要求采用竹篱或拦网分隔成若干小区,以便于个体大小不同的青蟹分档(级)养殖。

   4.池形与水深池子的形状,一般是长方形或方形(长方形池之长宽比为5∶3~3∶2,水深1米~1.5米),池的朝向一般以东西长、南北短为佳(但不强求)。池底构造通常有平坦底,略斜底和锅形底三种。

   5.池滩与池沟池底部应开挖顺水沟(中央沟、环沟、十字沟),滩与沟之面积比例以3∶1左右为佳。沟的深度一般要在0.5米以上,沟上口面宽3米~6米,沟壁(边)坡比降1∶2~1∶2.5,主沟道(中央沟)要与控调闸相通,以利于进排水调节方便。滩中须留有一定的空地作"蟹岛",可供青蟹栖息与隐藏,减少其相互残杀伤害。

   6.防逃设施池塘堤坝的四周内侧,必须做好防逃围栏(可用水泥薄板、竹篱笆、硬塑料片等材料制作),其设施高度应高出池内最高水位面50厘米以上。设施板、笆片的上端应向池塘内略倾斜,设置一定要严密牢固,有效防阻青蟹外逃。

   7.隐蔽物设置为防止和减少蟹与蟹之间的接触机会,使其安心蜕壳成长,应在池内布放一些障碍物和隐蔽物,如插上若干行梅花桩形的竹枝、树枝,枝竿扦插距为30厘米~50厘米之间,放置部分陶管,水泥涵管,竹筒,砖瓦片,人造洞穴等设施作隐蔽物。设置隐蔽物,可以增加青蟹隐藏和活动栖息的空间,达到分散、疏离青蟹群集,减少相遇的目的,又可使青蟹在不同季节,不同生长期自由选择适应的栖息场所。

   8.进排水设施养蟹池要构建进排水可调节的控制闸1座~2座,以方便池中水体交换和顺对流。为节省建设成本,也可安装水泥涵管洞闸。建议有条件的蟹池,最好能设计安装由上、中、下三叠式组合闸或上、下两枢块组成闸。这样可根据养殖池水体变化情况及时按层调换水。但对潮位较高的池塘,必须配备提水泵,以确保在不同季节和不同生长期,供水方便和安全。

   二、苗种放养

   1.清池除害

   清池除害是指清除池内一切不利于青蟹生长和生存的因素。清除对象有:有机沉积物,捕食青蟹的生物,与青蟹争食的生物,破坏池塘设施的生物及致病生物等。清池除害彻底与否,是关系到青蟹能否健康养殖,获得高产高效的重要环节之一,务必认真做好。

   (1)清淤放养前必须对塘内进行一次全面清淤,特别是老池塘,青蟹收获后,要及时将淤泥及有机沉积物搬出池外,并打开闸门进水反复冲洗,然后及时排干池内积水,闭闸暴晒池底,使残留有机物进一步进行氧化分解,在清淤的同时,应做好池塘的维修工作(堤坝、闸门、沟壁、防逃设施、堵漏等)。

   (2)除害蟹苗放养前15天~20天内应对池塘有害生物进行药物清除。常用的药物有:生石灰,它不仅能杀除杂鱼、杂虾、寄生虫、微生物,而且还可改良池塘底质,增加水体中的钙离子含量,促进青蟹顺利蜕壳生长,其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400克~500克,用水化开后趁热泼洒全池或干撒,10天后药性消失;漂白粉,对原生动物、细菌有强烈的杀灭作用,故可预防疾病,还可杀死野杂鱼等敌害生物,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40克~50克,加水稀释调匀全池泼洒,1天~2天药性消失;茶籽饼,主要杀灭鱼类和贝类等,用量每立方米水体20克~25克,使用前先将茶籽饼粉碎加入淡水浸泡24小时,稀释均匀后连水带渣一起泼洒,2天~3天药性消失。注意上述三种药物清池应选择晴天上午8时后进行,以提高药效,并做到清池前尽量排干池水,可节约药物用量,对蟹池死角及坑洼处、洞穴内要尽可能泼洒均匀。除害清池药物药性消失后,应及时进注海水,并保持水深20厘米~30厘米,直至放苗前2天~3天把池内水位增高到1米以上。

   2.蟹苗放养

   (2)苗种规格与放养时间当年的夏苗规格一般是稚蟹Ⅲ期以上,可在6月份~7月份放养,经3个月~4个月的精心饲养后,可达到商品食用蟹要求;当年的秋苗规格基本上与当年的夏苗相同,可在9月份~10月份放养,经过越冬后养到次年的5月份~6月份,可达商品规格;上年的秋末稚蟹苗经过越冬至今春,在4月下旬~5月中旬放养,经3个多月的饲养,到7月份~8月份达到商品规格。这三类青蟹苗的放养,若当时放苗量不足,可以补放,但力求蟹苗规格相一致。

   (3)放养密度青蟹养成蟹的放养密度(放苗量),要根据各地区的综合实际条件(如蟹池的水深水温条件、进换水条件、种苗资源条件、饵料资源状况、生产管理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灵活掌握。若单养青蟹池塘面积在3亩~5亩左右的,当年养成蟹的放养密度为1.5只/平方米~3只/平方米,即亩放苗量1000只~1500只(指夏苗)。对放养秋苗的池塘,可以适当放宽放养量,每亩以1500只~2000只为宜。面积若大于10亩以上(含10亩)的养蟹池,其放苗量应适当减少,夏季苗亩放苗数为800只~1000只。虾蟹混养池,面积在20亩以上,亩放蟹苗量一般应控制在600只以内为妥(指以养青蟹为主,养虾类、鱼类为辅的池塘)。

   三、日常管理

   1.投饵技术

   (1)饵料种类青蟹属于肉食性蟹类,因此,要以肉食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常用饵料有红肉蓝蛤、寻氏肌蛤、鸭咀蛤、小毛蚶、短齿蛤、淡水河蛤、淡水螺等小型低值贝类以及小杂鱼、杂虾、杂蟹等,也可投喂一些青蟹人工配合饵料。其可食饵料的种类较多,可根据当地的实际资源情况选择,只要无毒无害、青蟹喜欢觅食的廉价饵料,都可作为保障供给的饵料源,但要求饵料必须新鲜,霉烂变质的饵料切不可投喂,否则会严重影响青蟹的健康生长。

   (2)投饵比例养殖期的投饵量,应根据水温、潮汐、水质和青蟹的活动情况灵活掌握。如青蟹在水温15℃以上时摄食旺盛,26℃时达到最高峰,若水温高于30℃或低于13℃时,其摄食量就明显减少,如浙江沿海(温州、台州一带)5月~6月和9月~10月水温较适宜,青蟹的摄食量会增强,应多投饵;7月~8月高温期水温偏高,5月以前和10月以后水温明显偏低,青蟹摄食量会减弱,则应少投饵。

   在大水潮或潮涨时,青蟹摄食较多,小水潮或潮退后摄食量较少;大水潮换水后,水质好摄食增强,投饵量与平时相比可增加1倍;若遇多雨天,池水混浊或天气闷热,食量就下降,这时要适当减少投饵量;天气寒冷,水温下降到10℃左右,青蟹活动少或不活动,觅食少或不觅食,要注意少投饵或不投饵。

   青蟹的摄食量随着个体生长而逐步增加,但日摄食量与其自身体重之比则会随体重增加而下降。一般日投饵量与青蟹个体大小的关系和百分比为:蟹甲壳宽3厘米~4厘米,掌握其日投饵量占体重30%左右;5厘米~6厘米时日投饵量为20%左右;7厘米~8厘米时日投饵量为15%;9厘米~10厘米时日投饵量为10%~12%;11厘米以上为5%~8%。

   (3)投饵方法饵料要均匀地投放于蟹池的四周,不宜投放在池中央,有条件的池塘,最好在池周边设几处食料台,以便更好地掌握日所需投饵量。根据青蟹日伏夜出活动觅食的生活习性,可清晨投喂日投饵量的三分之一,傍晚投喂三分之二。八月中秋西北风起(指农历),前、后半夜温差拉大,青蟹则易烦躁,半夜后易逃跑,最好在前半夜,适量增投一次饵料,既可防止青蟹逃跑又可减轻其相互残杀。总之,投饵要根据水质条件、天气变化、蟹体生长蜕壳情况等要素,灵活掌握每日所需的投饵量。

   2.水质管理

   良好的池塘水质环境是青蟹生长发育的基本保证。青蟹的一生要经过多次蜕壳才能长大成成蟹,而其蜕壳的活动都在清晨或后半夜进行。如果没有清新良好的水质或溶氧量不足,青蟹就无法顺利完成正常蜕壳和增长,甚至会导致死亡。保持池水清新稳定,溶解氧丰富,青蟹蜕壳就容易,且生长快,所以一定要认真管理好水质。管理好水质的基本内容是换水纳水、控制水位,调节水温、盐度,保持适宜透明度、pH值和溶解氧,确保养殖池水的清新稳定。

   (1)合理换水换水是改善水质环境的最经济而行之有效的办法。日常换水掌握"量小次多"的原则,一般3天~5天换一次水,大水潮时多换水,日换水量为全池水的1/3~1/5。高温期池内水质差,池外(外海)水质好则要增加换水量,以1/2或2/3的比例进行,具体应根据本池池水的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注意在进水时流速不宜太急,流量不宜过大。此外,在换水时还需注意了解掌握外海水质变化状况,如发现外海水发光、粘滞性大、有异味、有赤潮生物时,不宜进水。正常的水位应保持在1米上下,高温季节的水位可升到1.5米左右,以维持养殖池水温的稳定。

   (2)调节盐度当池内海水盐度过低或过高时,要及时换水调节,特别在多雨季淡水汪期或多台风暴雨天,出现池内海水比重过低时,应及时开启上部闸板,先排出池内上层低比重水,然后纳入高潮位的中下层高比重海水。对于高滩建池自然纳水困难,可用提水泵抽取中下层海水调节。

   (3)稳定理化因子要确保池内各理化因子相对稳定,换水前后要随时检测池内外海水的温度、盐度,尤其在降雨前后更应引起注意,避免换水前后温度、盐度变化过大。池水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30厘米为宜,还需保持良好的水色(浅黄色、黄绿色)和充足的溶解氧(大于3毫克/升),pH值控制在7.8~8.5之间,一旦发现池内有腐败物要及时清除。

   (4)投放水质改良剂青蟹养殖中通常使用的水质改良剂,主要有光合细菌、沸石等。光合细菌能有效改善池塘生态环境,可预防、减少疾病的发生,对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大有好处。其使用方法是在蟹苗种放养前的5天~6天全池泼洒光合细菌液15ppm~20ppm(菌液浓度每毫升达10亿个以上),以后每隔10天~15天泼6ppm~8ppm,可结合实际灵活掌握应用。

   为了及时了解掌握蟹池准确的生产情况,青蟹饲养管理中除了加强科学投饵和水质调控管理外,还应做好日常的巡池检查工作。

   (1)巡池检查要坚持建立健全每天早、晚巡池检查制度。检查内容包括闸门、堤坝、防逃设施、水色、水位、青蟹觅食、生活活动状况及池边四周有无病蟹的出现等。特别在盛夏秋季的雷雨天、雷雨前和无风闷热的傍晚及早晨日出前,久晴后下大雨,池水盐度突变时,最容易出问题,所以更要加强巡池,防范青蟹逃逸及意外事故的出现。

   (2)水质和蟹体生长检测坚持每天测量养殖池的水温和比重,尤其是下雨后和换水前后更要注意勤检测,及时掌握水质环境因子的变化。在整个青蟹养殖期间,做到每隔15天随机取样测量青蟹的背甲壳宽和体重,通过测量,了解不同季节青蟹的生长情况,以便适时调整投饵量。

   4.越冬管理在越冬前尽量做好降低池内水位工作,促使秋蟹在池的中边沟两侧及塘底挖掘洞穴潜伏过冬,当北方冷空气来临前要尽量加高水位,以防秋蟹冻伤,影响越冬成活率。越冬期水温在10℃以下时不须投喂饵料,水温在12℃上时,则少量投饵,水温回升至14℃以上,要适当增投饵料,对面积小、保温性差的池塘,可搭棚盖上覆盖物越冬。

   四、病害防治

   当前,对青蟹养殖病害成因及防治技术的研究还不够深透,所以现在仍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原则进行防治,尽量排除致病因素。从增强青蟹体质和自身的抵抗力入手,以减少减轻病害的发生,达到青蟹养殖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1.青蟹纤毛虫病及丝状藻附着综合症

   该病一般会发生在青蟹幼体期,也可能发生于养成期。此病具病程长、累积死亡率高等特点。

   (1)病蟹症状发病初期,体表长有黄绿色及棕色毛状物,活动迟缓,对外来刺激反应迟钝,手摸体表有滑腻感。用显微镜可观察到钟形虫、累枝虫等纤毛虫类原生动物及绿状藻存在。发病中晚期,蟹体周身被厚厚的附着物附着,引起鳃丝受损、呼吸困难,继发感染细菌病,导致食欲减退,甚至不摄食,生长发育停滞,体质虚弱难蜕壳,死亡率约占20%~30%左右。

   (2)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池塘放养密度过大,残饵过多,污染严重,水中的有机质含量偏高,造成养殖池水极度富营养化,致使纤毛虫及丝状藻大量繁殖,特别是每年的7月份~9月份高温期,大量纤毛虫及丝状藻附生于蟹体上,严重影响了青蟹的正常生长发育。

   (3)防治方法①保持水质清洁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做好正常换水,调节水质,排水时及时捞去池中残饵,定期泼用氯制剂消毒,定期重点监测氨氮、pH值,一旦发现超标,立即换水,全池泼洒100克/立方米~150克/立方米沸石粉或10克/立方米~20克/立方米"净水宝"。②对发病的池塘可用硫酸锌、硫酸铜、硫酸亚铁(按8∶5∶2的比例)混合泼洒,浓度为1.2ppm~1.5ppm,连用3天,第4天全池泼洒"富氯"0.3ppm;或第一天用"纤虫清"1.2ppm~1.5ppm,进行全池泼洒,第二天换水后全池泼洒"富氯"0.3ppm。对病情严重的,可7天~10天后再使用一次,则可杀死蟹体表的附生物。消毒杀灭病虫害后,饵料中掺拌抗菌素制成药饵,并添加0.1%~0.2%蜕壳素,连喂7天为一疗程,可使疾病得到全面有效控制。

   2.青蟹蜕壳不遂症

   青蟹发生蜕壳不遂病,是整个青蟹养成期中危害最严重的病例之一。该病主要由水环境突变,病菌感染引发所致。

   (1)发病症状该病一般多发于每年的秋季,每当第一次寒潮初来时,大量体重在150克左右的青蟹容易感染弧菌,在未收捕继续留养的过程中逐渐恶化死亡。病蟹体液白浊,基节的肌肉呈乳白色(健康蟹呈蔚蓝色),折断步足会溢流出白色粘液,通常称"白芒病"。发病池塘极易重复感染,死亡率可达30%~80%,对养殖生产影响特别严重。

   (2)发病原因①秋季水温在22℃~25℃时为水体中孤菌等病原菌最适繁殖的条件,而水温下降又会降低青蟹的活力及抗病力,病原菌感染为该病发生的根本原因。②发病还与青蟹特殊生理生态结构有关,秋季25℃~28℃水温时正值青蟹集中生殖蜕壳期,一般蜕壳硬化时间较长(2天~3天),极易感染病菌。此时,若环境突变、水质、涂质不良也易使雌雄体交配受阻而造成大量死亡。

   (3)防治方法①保持良好水质是防病的最基本的措施,养殖过程中应严防外染源污染及外病菌源感染。②在发病前半个月用25ppm生石灰或2ppm漂白粉每隔7天交替消毒,以改善水质,杀灭水体中的病原菌,同时能刺激部分青蟹提前蜕壳,促使蟹与蟹之间的蜕壳期叉开。③对发病的池塘用0.33ppm二氯海因或0.8ppm溴氯海因进行全池水体消毒,连用2天~3天,同时结合内服强力霉素,连用5天~7天,其效果较好。

   3.青蟹的黄斑病

   青蟹黄斑病一般多发于Ⅷ期以后的幼蟹或成体阶段,是目前养殖过程中较常见的一种病害,发病病程长,死亡率高,仅次于蜕壳不遂病。

   (1)发病症状此病得病初期在青蟹的螯足基部和背甲上出现黄色斑点,而后在腹甲上出现铁锈色斑点,或在螯足基部分泌出一种黄粘液。螯足的活动机能减退,失去活动规律和摄食能力,腹甲上斑点中心部稍凹下,呈微红褐色。到晚期,溃疡斑点扩大,互相连接成为形状不规则的大斑,中心处有较深的溃疡,边缘变黑色。剖开甲壳检查,在其鳃部可见像辣椒籽般大小的浅褐色异物。

   (2)发病原因引起此病的病原细菌种类较多,分布也很广。发生此病的直接原因是青蟹在收捕、运输、养殖过程中甲壳上表皮受伤,分解几丁质的细菌侵入所致。其发病频率及感染率是随着水温升高而增加,一般的发病时间大多在水温偏高、雨水较多的季节。

   (3)防治方法①投喂新鲜饵料,多投活性饵,如贝壳类的兰蛤等,可减少该病的发生。②在蟹苗的捕捞、运输、养殖生产过程中管理操作要细心,防止蟹体受伤害。放养的密度不要太高。③保持水质清新,放养前苗种要用200ppm福尔马林溶液浸洗2分钟~3分钟,以杀灭甲壳体表上的寄生虫和病原菌。④尽量保持养殖池水盐度稳定,定期使用25ppm生石灰或2ppm漂白粉进行灭菌消毒,并做到每月全池泼洒茶枯浸出液,刺激青蟹蜕壳,减少疾病发生。⑤对已发病的池塘,可用0.5ppm二溴海因进行水体消毒,连用3天。同时配合内服复方环丙沙星,用量为每天每100公斤施用5克,连用一星期,可预防和减轻疾病的发生。

   4.青蟹的黄水病

   青蟹黄水病一般多发于翌年的7月~8月与9月~10月份,对青蟹养殖生产危害匪浅。

   (1)发病症状因在临死前肌肉液化成"黄水"而得名,每年春夏之交的发病率要比秋季高,严重时死亡率达70%以上,直接影响到青蟹的健康生长。

   (2)发病原因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高温季节水质、底质差,细菌大量繁殖引起。7月~10月昼夜温差大,加剧了该病的发生。每当春夏季虾类养殖发病旺季,虾蟹混养池(塘)所养的青蟹,虽然能对低剂量的白斑病毒有抵抗力,但出现病虾大量死亡沉积于池底时,一旦池内鲜活饵料短缺,对原来已感染过"黄水"病菌但还未发病的青蟹,觅食了这些死虾后,会在大剂量的白斑病毒感染助动下,很快发病,并开始大批量集中死亡。

   (3)防治办法发病前半个月用生石灰25ppm或二溴海因0.3ppm进行全池泼洒预防,同时结合内服复方环丙沙星,用量为每天每100公斤蟹体施用3克,连用3天,可预防该病的发生。对已发病的池塘应连续消毒3天,内服复方环丙沙星,每天每100公斤蟹体施用5克,连服5天~7天有较好治疗效果。

   五、商品收获

   1.收捕时间

   青蟹幼蟹在池塘内经过3个月~5个月的精心饲养,体重达到200克~250克以上,即可开始收捕。具体的收捕时间应根据市场行情、池塘养殖中后期生产条件等实际情况而定,如池内蟹密度高低、个体规格大小、肥满度、水温、水质、底质、饵料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再决定早捕还是晚捕,怎么捕,每次捕多少为佳。但常年的收捕时间为8月~12月(也有留养过冬来年1月~3月捕)。

   青蟹养殖与收捕有它的特殊性,所以一定要按照灵活可操作性强的原则进行收捕:“一次放苗多次疏捕,多次放苗多次收捕;捕大留小,捕肥留瘦”,“有伤残蟹病蟹先捕,有发展潜力健康蟹后捕;市场行情好多捕,市场行情差少捕”这样才能获得较佳的产量、质量和较满意的经济收益。

   2.收捕方法

   在青蟹养殖生产实践中,广大养户已积累了不少丰富的捕蟹经验,其主要方法有:

   ①根据青蟹在涨潮时溯水集聚到闸门附近、企图逃离的习惯,采取捞网捕捉的方法。

   ②潮涨池内纳水时,将蟹笼投放在闸门处,蟹趁逆流而进入笼捕。

   ③采取平时日常管理进排水产生顺逆流的有利时机,放置多节纺锤形倒刺网捕。

   ④遵循青蟹贪食和夜间出穴四处频繁活动的规律,进行投饵引诱入板扌岙网扌岙捕(灯光照捕)。

   ⑤将池水排干露滩,用铁齿耙耙捕、捅洞穴钩捕、用手捉摸捕。

   上述几种捕捞方式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要慎捕,特别是用手抓蟹时要小心,不要被蟹将军的一对粗壮而强有力的螯足钳伤。

   3.捆扎方法

   捕捞起来的青蟹,应先放在盛有绿色树枝叶的(如芦梗叶等)装置物、塑制桶内,防止它们互相钳咬致伤。然后逐只检查,挑选符合商品规格的肥蟹,捆绑起来装入箩筐(最好是特制蟹箱)。不符合商品要求的瘦蟹小蟹,放回池中再养殖。如不能立即装运销售,遇到天气炎热,要将其存放在荫凉潮湿的地方,冬季捕放则要覆盖上防冻保暖的覆盖物。捆扎蟹用的草绳,可就地取材。一般夏天适用比较清凉的咸水草,冬天则用具保暖作用的长杆稻草,也可用塑料绳,既方便又易捆绑。

   4.途中运输

   ①夏天运输。先将用咸水草、塑料扁丝绳捆绑好的商品蟹,放入箩筐中,加盖浸于清新海水中数分钟,让蟹吐除混泥,吸入新水,即可装车。为防止日晒雨淋,车厢上应覆盖透气性很好的篷布。如是长途运输,每天早中晚洒咸淡适中的海水数次,以保持蟹体湿润。这样不但可以大大提高青蟹的存活时间和存活率,而且能保持较佳的色泽。

   ②冬天运输也应先将稻草或塑料绳捆绑好的商品蟹放入竹箩或塑料箱装运。如遇天气寒冷,箩箱周围铺上稻草等保温物保暖,防止寒风冷气进入。在放入箩箱时,青蟹的口器应朝箩箱中心,上面加盖麻袋。最好选在白天行驶,长途运输则要求每天早、晚洒水(咸淡水适中)保湿。这样商品蟹离池可存放一个星期至半个月。

  

10. 淡水小杂鱼名称图片介绍

 

   天就给大家介绍几种最常见的小杂鱼,钓友们简单了解一下,可以根据小杂鱼的习性来判断处一些垂钓的信息,还是有必要的。萊垍頭條

   麦穗鱼。麦穗鱼在我国分布很广,几乎各地水域都有它们的身影。麦穗鱼抢食凶猛如果遇到基本钩都到不了底。麦穗鱼不但抢食比较凶猛,而且什么都吃,包括同伴的尸体。麦穗鱼在池塘这样的封闭水域比较多,在流动水域就少很多。不过麦穗鱼味道不错,用细线小钩来钓取也是不错的。萊垍頭條

   白条鱼。白条鱼很像小的翘嘴,但是不是同一种鱼类。白条就是一种小型鱼,最大也就长到20厘米,几乎是见不到。白条也是遍布我国大江南北,在各种水域都有它们的身影。白条抢食也非常疯狂,也是成群结队的出现。 白条和麦穗不同,它们只对腥味的食物感兴趣,钓友们可以用香味的饵料进行垂钓,影响会小的多。萊垍頭條

   鳑鲏。鳑鲏鱼可以说是野外水域中最漂亮的鱼儿了,鳑鲏对水质要求比较高,像我家这里已经很难见到它们的身影了。鳑鲏喜欢藻类的食物,喜欢呆在水草丰美的水域。鳑鲏抢食不是很疯狂,而且只对雾化好的饵料感兴趣,对垂钓影响不是很大。頭條萊垍

   马口鱼也叫桃花鱼,在我国的各大水系均有分布,主要生活在山涧溪流中,尤其是在水流较急的浅滩,底质为砂石的小溪或江河支流中较为常见。马口鱼喜欢群居行动,性格凶猛,主要以小鱼、水生昆虫作为食物,如果你用蚯蚓和红虫装钩在这些地方施钓,没等钩饵沉底,直接被马口鱼吃的一干二净。不过野外水域的鱼儿普遍偏小,所以在溪流、江河里钓上一条50克以上的马口鱼也算不错了。马口对水质要求更高,水质不好是不会出现的。萊垍頭條

以上就是花匠人为你整理的淡水小杂鱼养殖和鱼苗(野生淡水小杂鱼品种)(淡水小杂鱼大全),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农业百科知识,请持续关注花匠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