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的五味子病虫害症状及防冶措施,几种常见的五味子病虫害症状及防冶方案

花匠人从多个角度为你分享几种常见的五味子病虫害症状及防冶措施,几种常见的五味子病虫害症状及防冶方案,让你更加了解几种常见的五味子病虫害症状及防冶措施,几种常见的五味子病虫害症状及防冶方案,包含五味子相关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病虫害防治、形状特征、文化等药材种植知识。

  几种常见的五味子病虫害症状及防冶措施,几种常见的五味子病虫害症状及防冶方案

  五味子果实腐烂病及其防治:果实表面布满褐色或黑色的斑点,以后会变黑。防治方法:每10天喷洒500-600倍的50%代森锰锌溶液,连续喷洒3-4次。

  五味子根腐病及其防治:

  多发生在5月初至8月初。发病后,根部与地表接触腐烂,根皮脱落,几天后植株死亡。防治方法:可用1: 1: 100的波尔多液灌根。

  五味子叶枯病及其防治:

  多发生于5月下旬至7月中旬,病斑枯黄。初期从叶尖开始,逐渐扩大蔓延。严重时整片叶子枯萎死亡。高温、潮湿和通风不良导致严重疾病。防治:可喷洒400-500倍的代森锌和1500倍的托布津,最好在发病前的4月下旬每周一次,或用波尔多液每天一次,连喷2-3次。

  五味子白粉病的症状及防治:

  1.病害症状:白粉病危害五味子的叶、果、芽,其中幼叶和幼果受害最重。它经常导致叶子干燥,新芽死亡和果实脱落。叶片伤害初期,叶背出现针状斑点,逐渐覆盖一层白色粉末,严重时扩展至全叶。树叶由绿变黄,卷曲,枯萎,脱落。幼果发病始于穗轴附近,严重者逐渐扩展至整个穗部。果实萎蔫脱落,茎干和新梢上出现暗褐色斑点。发病后期,叶背主脉、枝、叶柄、新梢上产生大量小黑点,为病原菌封闭的蒴果外壳。

  2.致病规律:经鉴定,该病由属于连翘亚科的真菌引起。病原体的性态是连翘五味子,是一种体外寄生虫。病部的白色粉末是病原菌的菌丝体、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菌丝体有两面,也生长在叶柄上;分生孢子单生,无色,椭圆形,卵圆形或近柱状;蒴果壳散生至聚生,扁圆形,深褐色,有10-14根附属丝,直径为蒴果壳的0.8-1.5倍,基部厚8.0-14.4m,直或稍弯曲,有的呈膝状。外壁基部粗糙,向上逐渐光滑,中部以下无隔膜或少量隔膜,基部及隔膜以下无色或浅棕色,顶部多为5-6个分叉;4-8个子囊菌,椭圆形,宽椭圆形,5-7个子囊孢子,无色,卵圆形和卵圆形。

  高温条件有利于疾病的发作。在东北地区,发病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6月下旬发病达到高峰(如无干旱高温天气,发病多在7月中旬)。从植物病害情况看,过于密集的枝藤、过量施用氮肥、通风不良等环境条件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病原菌的菌丝、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在田间病残体内越冬。5月中旬至次年6月上旬平均气温上升到15-20,田间病残体上的越冬分生孢子开始萌发,借助降雨和露水开始萌发,侵染植株,引起田间病害。7月中旬是分生孢子扩散的高峰期,病叶病茎率急剧上升,导致果实病害大量发生。10月中旬,气温明显下降,五味子叶片老化脱落,病残体散落在田间,病残体携带的病菌进入冬眠休眠期。在自然条件下,越冬病原菌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不断引起再侵染,发病。白粉病的侵染苗和果实通过车、船等交通工具运输,使白粉病远距离传播,是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3.防控技术。(1)加强栽培管理,注意枝藤的合理分布,通过修剪改善架面的通风透光条件;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比例,可以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增强树势。Remove病菌源,发芽前清理病枝病叶,发病初期及时剪去病穗,挑出落地的病果,焚烧或深埋,减少病菌传染源。(3)化学防治:5月下旬喷洒1:1:100倍当量波尔多液进行防治。如果没有发病,7-10天喷一次;选择0.3-0.5倍鲍美度石硫合剂,或25%粉秀宁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防效好;喷洒400-500倍的40%硫磺胶悬剂、1500-2000倍的15%三唑酮油、1500倍的25%嘧菌酯水悬剂或3000-4000倍的50%醚菌酯干悬剂,每隔7-10天喷洒一次,共喷洒两次;杀菌剂如鲜生、腈、贝等也可用于防治。

  五味子黑斑病及其防治:

  1.黑斑病的症状和特征。五味子黑斑病在6月上旬至8月下旬发生。一般叶片发病始于叶尖和叶缘,叶片表面有圆形黑斑,起初为圆形至椭圆形。随着它的膨胀,大部分斑点相互融合形成不规则的大斑点,干了容易脆,湿了斑点背面长黑霉;果实感染后,往往在果实表面形成浅色的绿色斑点。随着扩张,患病部位向下凹陷,变成褐色。严重时病斑大小接近果实直径,种子外露,导致落果。起初,茎上的病斑呈椭圆形和褐色,然后向上和向下伸展,严重时会提早枯萎。

  2.病原菌形态学:链格孢属。分生孢子单个或2 ~ 11簇,黄褐色,顶端较浅,基细胞膨大,少数有分枝直至皱折,2 ~ 13个隔膜,25~157微米x 2.5 ~ 5微米;分生孢子单生或2 ~ 7个串联,呈倒杆状,黄褐色,喙稍短至长,颜色较浅,无分枝,孢子体由喙向喙逐渐变细。孢子体有1 ~ 8个横膈膜和0 ~ 5个纵隔膜,横膈膜处有缢痕,大小为10.0 ~ 77.5微米 6.5 ~ 7.5微米。

  3.黑斑病的发生条件空气潮湿、多雨的条件容易发生黑斑病。此外,果园施肥不足或偏施氮肥,地势较低,架面封闭时,病害更严重。

  4.黑斑病的防治

  5月下旬喷洒1: 1: 100倍当量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如果没有发病,7 ~ 10天喷一次。

  喷施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109/6高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腈菌唑25% R 油4000~6000倍液对五味子黑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落叶后或发芽前彻底清理病枝叶,焚烧或深埋,降低越冬病原菌密度。发芽前全园喷5包美度石硫磺合剂一次。在管理上要注意枝藤的合理分布,避开架面的树冠,增强通风透光。

  五味子害虫的防治:

  蚜虫属于鳞翅目,它属于蚜虫科。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南、安徽等省,是五味子的重要害虫。

  1.伤害症状吃五味子的枝条,使受害部位以上的植株折断或死亡。

  2.形态特征:卵圆形,直径0.6 ~ 0.7毫米,黑色。幼虫体长5080毫米,头褐色,体白色,圆柱体,有黄褐色瘤状毛片。蛹呈圆柱形,黄褐色。成虫体长32 ~ 36毫米,翅展61 ~ 72毫米,体色变化较大,多为黄褐色。刚出现时是绿褐色,逐渐变成粉褐色,然后变成深褐色。上面有七个半圆形标记

  3.发生规律:地面上的卵或幼虫在树枝髓内越冬。次年5月开始孵化,6月中旬在树茎或杂草中受害。8月初开始化蛹,8月下旬羽化成成虫,9月达到高峰。成虫白天和晚上都在地上产卵。每只雌虫可产卵2000-3000枚,卵在次年4-5月孵化。刚孵出的幼虫先以杂草为食,再啃食茎干造成危害。从六月到七月,它们转移到附近的木本寄主,吃树枝。

  4.预防和控制方法

  及时清除园内杂草,集中掩埋或焚烧。

  5月下旬要将枝条涂成白色以防受害,受伤的枝条要及时剪掉。

  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幼虫在地面活动期应及时喷洒50%辛硫磷r油1500倍或259/6r油1500倍。中龄幼虫钻入树干后,可向虫洞内滴入50倍的80%敌敌畏r油。

以上就是花匠人为你整理的几种常见的五味子病虫害症状及防冶措施,几种常见的五味子病虫害症状及防冶方案,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药材种植知识,请持续关注花匠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