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研讨题目,关于乡村振兴的调研内容

花匠人从多个角度为你分享乡村振兴研讨题目,关于乡村振兴的调研内容,让你更加了解乡村振兴研讨题目,关于乡村振兴的调研内容,包含乡村振兴相关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病虫害防治、形状特征、文化等农业百科知识。

  乡村振兴研讨题目,关于乡村振兴的调研内容

  王正谱,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本文为2021年4月15日演讲。

  3月16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以来,各部门各单位全体干部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农篇”、“扶贫攻坚篇”、“乡村振兴篇”,组织开展了深入系统的学习。总的来说,“大学习”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是政治站位进一步提高。通过大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将扶贫机构改组为乡村振兴机构,在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由农业农村部门管理,是加强党对“三农”全面领导的重要举措。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整体推进,才能同心同德一盘棋。

  二是责任担当进一步增强。通过大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民族要振兴,乡村必须振兴。“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新的历史定位。我们要自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和党中央的精神,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和使命。

  三是工作定位进一步清晰。通过大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国家乡村振兴局的主要职能是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关具体工作。具体是组织开展监测帮扶防止返贫、东西部合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开展相关评估工作;牵头乡村建设,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农村公共服务和农村文化发展,统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第四,精神状态进一步激发。通过大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更加突出,绝不能有丝毫懈怠。我们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旺盛的斗志、更加昂扬的姿态,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

  “大学习”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各部门各单位要再接再厉,结合系统工作、全面学习、深入学习、反复学习,进一步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工作推向深入、推向实际。

  根据“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下一步要开始大调研活动。请总司认真研究制定调研方案,细化调查问卷。局党组同志分别带队,各部门各单位派员参加,集中一段时间,到有关省份进行重点调研,现场分析形势,指导一般工作。要组织各省乡村振兴(扶贫)部门同步进行调研。通过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找到当前工作的瓶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尽快打开局面。

  此次大型调研活动是乡村振兴局成立以来首次开展的大型调研。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下面,我就在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和实践经验,从认识和操作层面谈一些体会和大家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求实之本,成事之道。对于调查研究,我们党一直被视为传家宝。纵观党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重视调查研究、不断解决问题的历史。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在我们职能调整的转型期,我觉得和大家交流研究是及时的,也是必要的。我从调查研究中“尝到了很多甜头”。无论在农业部,还是在市一级,以及后来在两个省的组织部门工作,我都把调查研究作为做好工作的“金钥匙”和“敲门砖”。在四川工作期间,我用了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走遍了183个县。到我2年零5个月离开的时候,我至少去过四川21个市州两次(多了9次,大部分是白天下基层,晚上和领导班子成员逐个谈话),所有省属高校、国企、省直部门、四川重点高校基本都有调研覆盖。对于调查研究,我也经历了从不重视,从自觉到自觉,从习惯到有用的过程。这里有四个问题:

  

  01

  如何认识调查研究的意义

  什么是调查研究?为什么要调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些知识和感受。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从理论和实践看,调查研究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调查研究是一种运用科学方法探索未知,认识事物发展方向,寻求解决问题的复杂脑力劳动。是一个由表及里,由这里到那里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侦查是一门科学,因为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即遵循实践——感性认识3354理性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过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周而复始,不断达到更高的境界。在理解——理论、——政策、——实施的逻辑链条中,理解是起点,调查研究是理解的重要途径。从我们工作的实际来看,了解情况和事情有三个途径:一是下基层调研;第二,开会、讨论、交流;三是在办公室看材料。在工作中,要把这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把握形势。这三种方式中,调查研究获得了直接经验,后两种方式间接掌握了情况。因此,要提高认识,加深了解,就要更加重视调查研究。

  调查也是一门艺术,因为它的实践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它有自己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这就决定了调查本身有自己的规律性,不是深不可测、无法遵循,而是不是每个人都擅长。要积极探索新时期调查研究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调查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只要真正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深入群众,就会发现有很多我们感兴趣的东西。我们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工作的坚持是可以调动起来的,创业的源泉是可以不断激发出来的。现在形势发展很快,变化很大。如果你天天坐在办公室里,不去基层调研,不去接触现实,不去和干部群众打交道,你会觉得你的工作很枯燥,你会随着工作变得更加枯燥和麻木,你会慢慢落后于形势和时代。

  第二,从历史和现实看,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关系事业成败的大问题。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老一辈领导人非常重视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他强调:“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次分娩’。调查是为了解决问题。”邓小平同志说:“没有对群众的经验和意见的调查研究,任何有才能的领导者都不能正确地领导。陈云同志说:“我们做工作,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研究形势,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定政策。”张天同志在《出发归来记》中说,“没有一个伟大的天才能够在一些调查研究之前,对任何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发表任何正确的意见。那么,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才,怎么可能在一些调查研究之前就大加评论呢?”江泽民同志说:“各种问题的解决取决于正确的决策,而正确的决策来自于对客观实际的认真调查研究。”胡锦涛同志说:“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政策水平和工作水平。“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在2011年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他对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科学的阐述。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他又号召“在全党刮起调查研究之风”。总书记还率先垂范,重大决策时搞调研,实施重大战略时搞调研,推进重大工作时搞调研。他的足迹遍布全国,保证了中国这艘巨轮始终保持正确方向,破浪前行。

  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全党重视、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方针符合客观实际时,党的事业就会顺利发展,比如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经济特区”,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和战略;但是,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不充分,往往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领导意志脱离群众意愿,从而造成决策失误,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如“大跃进”、“文革”、“农村大锅”。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看,形势任务越是艰巨繁重,使命责任越是光荣伟大,风险挑战越是严峻复杂,就越需要重视调查研究。当前,我们的工作重点已经从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成果、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大部分工作都是新内容、新领域,也需要新方法,也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哪里摸石头?要在基层干部群众中,在各地的具体探索中,在深入调查研究中去接触。

  第三,从功能和作用看,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做好任何工作,首先要认清自己所处的“时”、“势”、“物”。认清“时”,就是要有时代感,与时俱进,把握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深入分析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你不能把身体留在21世纪,但你的脑袋还停留在旧时代”。认清“势”,就是要有方位感,分析形势,判断趋势,把握大势。既要看到存在的良好机遇和有利条件,又要审视复杂的矛盾和突出的问题,把握好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认清“事情”就是要有责任感,聚焦我们的两个主要职责,做到“形势清楚、决心大、认识准”

  首先,做决策要靠调查研究找依据。实践决定认识,正确的策略只能来自实践经验,只能来自调查研究。为什么有的领导干部决策迅速准确?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熟悉情况,经验丰富,通常会花很多时间在调查研究上。相反,一些领导干部不敢决策、决策慢,往往是因为没有进行深入具体的调查研究,情况不明,无所适从。为什么有些工作走形式,到了基层再处理?这个表象是在基层,根子还是在我们。一个重要原因是出台的政策措施“不接地气”,没有充分研究基层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

  其次,破难题要靠调查研究找答案。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不断认识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毛泽东同志说,“凡是没有办法着急的时候,我们都应该调查研究。一旦我们这样做了,解决方案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我们到基层调查研究,“调”就是取样、看材料、采访群众;“查”就是查真相、查问题、查数据、查语境;“研究”是研究机器推理、经验和规律;“究”就是究其根源、究其本质、究其对策,从而达到解决难题的目的。

  再次,抓工作要靠调查研究促落实。正确的决策要靠调查研究,正确的执行也要靠调查研究。调查包括面对面咨询和现场工作;既要了解情况,又要解决问题;既是联系群众,也是推动工作。在工作中,既要抓政策,又要抓落实;既要看过程,也要看结果。有的人认为主要任务是制定政策,落实到基层;有人认为,通过打电话、收集报表、看报告,不需要调查就可以了解基层。这些想法和认识是不能接受的,说明眼睛看不到问题,大脑不会思考事情。比如,我们对返贫监测提出了很多要求。如何实现它们?各地意见如何?有什么探索?如何才能指导实施?不调查研究,也是“瞎”。最终,推动执行的唯一方法就是“引盲”。规划部门的同志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很有成效。为了向他们学习,我们必须深入水中,捕捉活鱼。

  02

  如何把握调查研究的特点

  认识事物主要是认识特征,辨别事物主要是辨别特征。了解和把握乡村振兴部门调查研究工作的特点,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李瑞环同志说,学习哲学,要善于运用哲学,要从规律性中寻找反复出现的事物的答案。振兴农村部门的调查研究工作,具体来说,至少有六个特点:

  (一)政治性。

  所谓政治性,就是不能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而中央和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每一项工作都涉及政治。正确贯彻党的政治路线,切实贯彻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切实践行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都需要我们加强调查研究。从政治上理解和把握乡村振兴调查研究工作,就要坚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坚持党对各项工作的领导作为根本要求,贯穿调查研究工作全过程,确保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时代性。

  什么是时代?是与时俱进的做法。为了使调查符合不断发展的客观现实,我们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回应时代的关切,解决时代的问题。把握时代脉搏,就是要坚持社会历史进程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注重根据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研究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趋势;回应时代关切,就是要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深入研究对我们工作的新要求;解决时代问题,就是要看大势、谋全局,关注与我们的工作、中心工作、全局工作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的根本性、战略性问题。当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新时代作出的英明决策。作为实施者和执行者,我们要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深入调查研究,考虑准战略,摸清实际需求,紧扣重点任务,回答时代课题,为新时代新战略多做贡献。

  (三)政策性。

  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职能部门,我们的重要任务是调查研究、制定政策、服务决策。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大多是形成政策文件,指导某一方面的工作。在研究工作中,要注意挖掘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形成建设性的研究成果,进入领导决策,努力将其转化为具体政策,更好地指导工作,推动实践。比如返贫监测、东西合作、重点县帮扶、工作队管理、搬迁后续帮扶等。都需要我们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来完善政策措施,并指导和推动其实施。今后要完善重大决策先调查后决策机制,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决策的前置程序。对各部门(中心)提交审议的重要政策文件,要提前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针对性。

  问题是矛盾的表现。矛盾是普遍的,关键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乡村振兴工作错综复杂,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很多。但是,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都做研究。我们的研究工作要有明确的主题,围绕中心工作;要抓住重点,就要有所取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对热点难点问题的把握,既要考虑决策的需要,也要考虑形势的需要。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理清思路,破解难题,找准重点和突破口,力争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明显提高。比如大规模的防止贫困,涉及很多部委。我们最重要的出发点是在有效的动态监控上取得突破,及时掌握情况,从而及时发现问题,推动解决。另一个例子是乡村治理,这是一个更大的问题。除了要求和指导,还要花大量精力研究搬迁安置点、城乡结合部、民族地区等重点区域的治理。解决这样的问题,只有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才能有的放矢。

  (五)应用性。

  它是实践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我们是执行和实施机关,我们调查研究一切都是为了“用”。研究工作应紧密联系实际需要。出发点是促进工作和科学决策,目的是解决具体问题。客观事物极其复杂。只有抓住了事物的“根”和“根”,研究成果才有使用价值。对策建议不能含糊,结论观点不能模棱两可,措施方法不能一概而论,做到实事求是,思路清晰,措施具体,操作科学。我们所有的研究都应该集中在s

  任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调查研究中要掌握变与不变的辩证法。时间在变,所以研究要快。如果太慢,就没意思了。晚了就没用了。特别是对领导关心的紧迫问题和重要问题,要集中力量,及时调查,快速反应,满足决策和工作的需要。工作在变,领导的注意力也在变。研究结果应该很快。如果时代变了,重心转移了,研究成果就会慢慢产生。即使写得全面、正确、深刻,也晚了,难有大用。情况在变,研究成果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研究要快速跟进,有预见性,及时调整和完善,做到“时效性”和“有效性”的统一。比如东西部合作,结对关系调整了,工作重心也变了。有哪些困难和问题?比如,扶贫成果巩固后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有效开展?还有团队管理,如何调整团队?任务是什么?如何保证有效?等一下。基层群众正等着我们拿出明确的意见。这些都需要我们及时开展调查研究,尽快出成果,指导面上工作。如果慢了,就会影响国家工作的进度。

  (六)时效性。

  03

  做好调查研究,既要掌握认识论,又要弄清楚如何看待它。也要把握方法论,搞清楚怎么做。根据我的经验,研究工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十个步骤。这些阶段和步骤是研究的基本线索。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要根据研究课题的大小、紧急程度、规模来做出选择。

  如何抓好调查研究的实施

  1.先学习。主要是加强理论学习,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知识储备。重点是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学习掌握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学习研究事项的来龙去脉,学习研究事项相关的做法和经验,做到心中有数。

  2.草拟一份大纲。在研究开始之前,需要提前拟好研究大纲,列出需要了解的内容。大纲越详细越好。比如考察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为纲,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目标,每一项又可细分为若干细节。调查不是突击检查,调查提纲要提前送到被调查地区或单位,有利于增强调查工作的针对性。

  3.收集信息。主要做到“两个认识”:

  第一,对所选的回答者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对被调查的事项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做到心中有底,心中有数。

  比如,你到市县调研,调研前要收集和了解所到市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基本情况。我觉得深入扎实的准备工作对调查研究非常重要。这些看似愚蠢的方法,其实都是捷径。要把准备工作做实、做深、做细,不怕辛苦,不怕麻烦。

  (一)准备阶段。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开展调查研究,必须把“功课”做在前头,不打无准备之仗。

  4.让家人忙起来。最重要的是友好,深情,自然。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第一,你要对回答者有感情。要真诚地把基层干部群众当老师,真诚地抱着学习的态度,少说多听多问,有不懂的地方虚心请教。不要太严肃,不要让人觉得难以接近。二是对研究事项感兴趣。有兴趣的话可以让人觉得亲近,认真做,研究,才不会走过场。第三,提问简单直白。语言要接地气,而且“

  5.说说方法。开展调查研究,每个人的方法千差万别,要找出适合自己的。调研的方式可以是:召开调研会、座谈会、个别谈话、实地考察、走访等。当完成一项调查任务时,这些方法应该一起使用。在调查中要有主见,与当地部门取得联系,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在调查中要完全独立,不要依赖他们。善于控制局面,倾听被采访者的介绍。当他已经说得很清楚,说得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头脑清醒,扪心自问是不是真的差不多了。不清楚就要坚持提问,不要浑浑噩噩地跟着别人的节奏走,防止被“调查”,保证调查越客观,主观判断越少越好。

  6.抓典型。这是最重要和最常用的调查研究方法。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根据考察的目的,从同类事物中选取典型的例子,解剖麻雀来分析问题。挑选尤为重要,这类事情一定要提前有一定的了解。在典型模式的选择上,要选择好、中、差三种模式。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他们好的原因,坏的症结,以及从坏到好的有效改进方法。需要指出的是,在抓典型的时候,一定不要被盆景和模型迷住了,要有自己的观察和判断。你要看到“里子”,问出关键问题,分清哪些是“活思想”,哪些是“典型包装”,才能雾里看花。

  7.出勤记录。说者无心,听者有心。好的记忆不如坏的记忆好。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下降。如果当时能记录下来,就应该记录在手边;如果当时不方便记录,应该事后记录。要特别注意记录一些观点、理由、数据和老百姓的大白话,力求真实可信,见物见人,形象生动。

  8.多讨论。讨论是一个交流信息、加深理解的过程,其本质是间接研究。“一个苹果换一个苹果,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一个想法换来一个想法,每个人都有两个想法。”大家要注意互相沟通,白天要注意和群众沟通,晚上要注意和同行沟通,特别是调查中遇到的问题要多讨论。通过思想的火花碰撞,观点的相互启迪,才能一步步达到深化的境界。侦查能使人进入“情景”状态,紧张,集中,用脑。通常,他们考虑的问题不能深入办公室。在调查中一起讨论,一起挖掘,会有新的认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9.善于组织。及时整理调查获得的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是非常重要的。收尾工作要紧跟调查工作,最好是现场做。缺补充、缺增加,发现中间有矛盾和不准确之处,及时询问,给予纠正,确保调查材料的完整、准确和真实。

  (二)调查阶段。这是调查研究的关键环节,主要任务是采取多种方式,深入全面掌握“第一手材料”。

  10.形成报告。研究报告是研究成果和精华的集中呈现和高度浓缩。调研结束后,重点是做好调研报告的起草、修改、转化和运用工作。起草报告要把握主题,突出重点,言简意赅,论证有力,行文准确、生动、简洁,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报告的修改重在反复琢磨主题、观点、内容,增删改调,反复几次才能定稿。应用的关键是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措施,打通研究从认知到实践的“最后一公里”。一份好的研究报告不需要长篇大论。关键是正确把握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这才是最重要的。邓小平同志亲自撰写的调研报告,文风朴实,分析精辟,见解深刻。毛主席曾幽默地说,读邓小平的报告“就像吃糖葫芦”。希望大家的调研报告不要干巴巴的,变成写演讲稿和文件,也会给人“吃糖葫芦”的感觉。

  (三)出成果阶段。这是调查研究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关键是要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深加工”,确保形成高质量成果。

  04

  任何事情都有标准和质量的问题。提高调查研究质量是一个永不懈怠、与时俱进的过程。

  如何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这既是新时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根本遵循和方向,也是提高调查研究质量的根本路径和方法。要以学习领会为前提,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自觉用以指导调查研究工作。要以交流为根本,深刻把握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并在调查研究中加以借鉴和灵活运用。要以办实事为立足点,把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落实总书记关于“三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做到调查研究知行合一。

  第一,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这是做好调查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提高调查研究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要学会运用好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在调查研究中注意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学习和运用好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把握好局部和全局、历史和现实、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防止调查研究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要学会运用认识与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使调查研究植根于实践,来源于实践,引导和推动实践。

  第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谋大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只有围绕中心大局开展调查研究,才能切中要害,寻求重点。我们的研究是一个“点”,但研究中不能忘记大局。这是一个辩证的关系。有了大局观念,研究就有了方向。围绕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和突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列出研究课题,使我们需要知道的一切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把所有的研究问题都研究透彻,拿出有分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推动工作取得实效。要坚持和完善重点课题研究制度,确定拟合作的研究课题

  第三,坚持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调查研究的目的是破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一定要持之以恒的加强脚、视力、脑力、笔力。要加强自己下马看花的力量,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到情况复杂、群众意见大的地方去,到自然条件差、工作基础差的地方去。要增强明察秋毫的眼力,细化观察、发现、判断、鉴别,善于发现问题,明辨是非,抓住亮点,抓住根本。要加强研究分析的脑力,多学习,多思考,动脑,活水要来。要增强以文助政的文笔力量,发扬“短小求实、推陈出新”的文风,出思想、出精品、出名作。第四,坚持把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为大敌。

  发展调查研究之风,关键在于领导带头。要坚持局班子成员为局全体干部作表率,局为全国乡村振兴部门作表率,推动调查研究在系统内蔚然成风。首先,我要带头坚持局班子成员带分管科室、中心进行调研,局长、处长带干部进行调研,做好助人为乐、发扬传统的工作。

  第一,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个。调研工作,无论对领导还是对领导,都是绝对必要的。过不了这一关,你的能力和水平永远上不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永远上不去,你就很难胜任领导工作和岗位职责。增强自己的能力只是一句空话。领导干部不搞调查研究,就瞎指挥,拍脑袋;一般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不搞调查研究。当局呆久了,就成了“小官僚”,“温水煮青蛙”,“没用”。

  二是自己多体验。调查不是高深的理论,而是实践,关键还是要自己去做。只有通过调查研究,自己做,自己动,自己亲眼观察,才能提高调查研究工作的水平。你自己调查研究后,或多或少会有体会。如果你学习别人的经验,你会受益更多,提高更快,进步更大。

  第三是坚持。每时每刻都有调查研究。哪里有工作,哪里就有调查研究。关键是时刻绷紧调查研究这根弦。调查是一件非常辛苦费力的事情,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不是一段时间的突击工作。应该成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一种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不畏艰难,坚持下去,久而久之就会有质的飞跃,一定会受益终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我觉得调查研究是最好的一种学习,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实践。该局全体干部首先要注重思想,养成调查研究的作风,养成学习思考的习惯,在调查研究中锤炼忠诚坚定的政治品格、过硬本领和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激发对乡村振兴的热爱和坚持,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

  第五,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执行调查研究制度。

以上就是花匠人为你整理的乡村振兴研讨题目,关于乡村振兴的调研内容,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农业百科知识,请持续关注花匠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